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多元治理:普遍参与下的分立与制衡--南京C社区多元治理的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主题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问题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相关理论第11-16页
        1.2.1 社区治理的三种理论研究范式第12-15页
        1.2.2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第15-16页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概念界定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第17-23页
    2.1 文献综述第17-18页
        2.1.1 多元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7页
        2.1.2 社区的多元治理模式研究第17-18页
    2.2 分析框架:多元治理的标准第18-19页
    2.3 “一元治理”的实质与困境第19-23页
        2.3.1 “一元治理的”三种形态第19-21页
        2.3.2 困境与反思第21-23页
第3章 当下中国社区多元治理的实践第23-31页
    3.1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架构第23-24页
        3.1.1 社区管理的基本架构第23页
        3.1.2 社区管理的主体第23-24页
    3.2 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种模式第24-26页
        3.2.1 已有的社区多元治理模式分类研究第24-26页
        3.2.2 总结与分析第26页
    3.3 当前“多元治理”模式的建构第26-30页
        3.3.1 组织架构上的多元治理第26-27页
        3.3.2 功能意义上的多元治理第27-29页
        3.3.3 关于“多元治理”的评论第29-30页
    3.4 总结与分析第30-31页
第4章 制度性的多元治理模式——南京C社区的“四方平台”第31-51页
    4.1 南京C社区的制度性多元治理模式第31-40页
        4.1.1 C社区简介第31页
        4.1.2 源起与背景第31-32页
        4.1.3 起点——网球俱乐部的出现第32页
        4.1.4 发展——社区俱乐部的涌现第32-33页
        4.1.5 关键——业主委员会的激活第33-38页
        4.1.6 成熟——四房平台的建立第38-40页
    4.2 “多元治理”模式的分析——案例第40-50页
        4.2.1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的竞争与博弈——快递接收案例第40-43页
        4.2.2 业主委员会、物业以及互助会的合作——园区景观水果案例第43-46页
        4.2.3 业主委员会与互助会的竞争——跳蚤市场第46-48页
        4.2.4 业主的监督——居家养老案例第48-50页
    4.3 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一个真正的多元治理第50-51页
第5章 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机制第51-59页
    5.1 社区多元治理的阻碍因素第51-53页
        5.1.1 路经依赖——历史制度的延续第51页
        5.1.2 居民主体的离散第51-53页
        5.1.3 精英主义的窠臼第53页
    5.2 多元主义难以形成的核心因素——社区参与第53-54页
    5.3 打破困境的一种路径——社区俱乐部制度的引进第54-59页
        5.3.1 社区俱乐部与社区参与第55页
        5.3.2 参与基础上的制度建立与落实第55-57页
        5.3.3 参与下社会资本的生成第57-59页
第6章 结语第59-62页
    6.1 研究的结论第59-60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0-62页
        6.2.1 个案研究方法的质疑和解释第60页
        6.2.2 社区俱乐部、社区参与和多元治理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卷内备考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慈善基金会多元化监管问题研究--以S市慈善基金会为例
下一篇:农地流转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基于浙江省A乡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