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定性分析法 | 第14页 |
(3)经验总结法 | 第14页 |
(4)案件分析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 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16-27页 |
(一) 审计机关及职能 | 第16-18页 |
1. 国外审计机关及职能 | 第16-17页 |
2. 我国古代审计机关及职能 | 第17-18页 |
3. 我国当代审计机关及职能 | 第18页 |
(二) 权力监督理论 | 第18-21页 |
1. 国外权力监督主要理论 | 第18-19页 |
2. 我国古代权力监督主要理论 | 第19-20页 |
3. 我国当代权力监督主要理论 | 第20-21页 |
(三) 审计权力监督方法 | 第21-27页 |
1. 国外审计外部监督方法 | 第21-22页 |
2. 我国古代审计权力监督方法 | 第22-23页 |
3. 我国当代审计权力监督方法 | 第23-27页 |
二、 当前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运行现状 | 第27-30页 |
(一) 开展审计权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情况 | 第27-28页 |
(二) 开展审计权力公开运行机制情况 | 第28页 |
(三) 审计权力运行考核追究机制情况 | 第28页 |
(四) 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成效明显 | 第28-30页 |
三、 当前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 审计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及主观原因剖析 | 第30-31页 |
1. 审计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回顾 | 第30-31页 |
(1)沧州市审计局盐山审计组违规接受宴请,造成 1 名审计人员猝死 | 第30页 |
(2)海门市审计局超标准款接待及局长施平公车私用问题 | 第30-31页 |
2. 审计人员违纪主观原因剖析 | 第31页 |
(二) 当前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存在问题和原因 | 第31-35页 |
1. 当前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1)监控机制中制度层面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存在有迟滞性 | 第31-32页 |
(2)监控机制中存在监控效率不高和廉政风险可控性差的问题 | 第32页 |
(3)监控机制中人民群众和审计人员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 第32页 |
(4)监控机制中廉政教育与审计工作结合不紧密 | 第32-33页 |
(5)监控机制中对审计权力监督有效性不高 | 第33页 |
2. 当前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1)监控机制中制度缺乏深入化研究 | 第33页 |
(2)监控机制中缺乏科技手段 | 第33页 |
(3)监控机制中审计权力公开有限 | 第33-34页 |
(4)监控机制中对廉政教育开展不够 | 第34页 |
(5)监控机制中审计权力缺乏外部监督 | 第34-35页 |
四、 新时期完善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解决途径 | 第35-47页 |
(一) 注重监控管理制度化建设 | 第35-36页 |
1. 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和配套性 | 第35页 |
2.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 第35-36页 |
3. 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 第36页 |
(二) 注重监控管理科技化建设 | 第36-38页 |
1. 建立廉政风险管理、预警、处置电子平台 | 第36-37页 |
2. 建立审计权力管理、运行、监控电子平台 | 第37-38页 |
(三) 注重监控过程阳光化建设 | 第38-40页 |
1. 加强审计权力事项公开 | 第38-39页 |
2. 加强审计权力过程动态公开 | 第39-40页 |
3. 加强审计权力结果公开 | 第40页 |
(四) 注重廉政教育深入化建设 | 第40-43页 |
1. 加大廉政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2. 加大创新,加强廉政教育力度 | 第41-42页 |
3. 加强廉政教育落实监督 | 第42-43页 |
(五) 注重外部监督广泛化建设 | 第43-47页 |
1. 充分发挥监察监督作用 | 第43-44页 |
(1)强化对领导班子的审计权力监督 | 第43页 |
(2)加强对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权力监督 | 第43-44页 |
(3)强化对审计系统内部监控 | 第44页 |
2. 充分发挥群众和人大、政协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1)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2)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 第45页 |
(3)充分发挥政协监督作用 | 第45页 |
3.充分发挥外部同业互查监督作用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