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9页
    (一)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背景第11页
        2.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7-19页
        1. 研究重点第17-18页
        2. 创新点第18页
        3. 研究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一、 大学生政治冷漠相关概念、表现、特点及负面影响第19-27页
    (一) 基本概念第19-20页
        1. 政治参与第20页
        2. 政治冷漠第20页
        3. 大学生政治冷漠第20页
    (二)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第20-24页
        1. 对党团活动冷漠第21-22页
        2. 对参加校园政治活动冷漠第22页
        3. 对政治学习冷漠第22-23页
        4. 对国家大事冷漠第23-24页
        5. 偏激的政治参与第24页
    (三)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心理特点第24-25页
        1. 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探索第24-25页
        2.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心理失衡第25页
        3. 积极的理想与消极的冷漠并存第25页
    (四)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负面影响第25-27页
        1. 影响社会和谐第25-26页
        2. 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第26页
        3. 影响学校教育第26-27页
二、 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第27-33页
    (一) 传统政治文化因素第27-28页
    (二) 社会环境因素第28-30页
    (三) 学校教育因素第30-31页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31-33页
三、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解决策略第33-40页
    (一) 国家层面的解决对策第33-35页
        1. 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33页
        2.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33-34页
        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34页
        4. 提升政府执政行政能力第34-35页
    (二) 学校层面的解决对策第35-37页
        1. 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第35页
        2. 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第35-36页
        3. 拓展学生政治参与实践途径第36-37页
    (三) 大学生自身解决策略第37-40页
        1. 提高自身政治综合素质第37-38页
        2. 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8页
        3. 大学生应强化责任与使命意识第38-39页
        4. 大学生应当有清醒的政治参与头脑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评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创作变迁
下一篇:审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以河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