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校园精神文化概述 | 第15-22页 |
(一) 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 第15页 |
(二) 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 | 第15-18页 |
1. 人格塑造功能 | 第15-16页 |
2. 正面导向功能 | 第16页 |
3. 凝聚激励功能 | 第16-17页 |
4. 约束规范功能 | 第17-18页 |
(三) 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 | 第18-22页 |
1. 办学理念 | 第18-19页 |
2. 大学精神 | 第19-20页 |
3. 校风 | 第20-21页 |
4. 校园网络 | 第21-22页 |
二、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特点及途径 | 第22-31页 |
(一)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特点 | 第22-24页 |
1. 影响方式的隐蔽性 | 第22页 |
2. 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 第22-23页 |
3. 影响效果的持久性 | 第23-24页 |
(二)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途径 | 第24-27页 |
1. 感染 | 第24-25页 |
2. 认同 | 第25页 |
3. 模仿 | 第25-26页 |
4. 暗示 | 第26-27页 |
(三)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内容 | 第27-31页 |
1.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理想追求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 第31-35页 |
(一)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1. 缺乏校园精神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准确定位 | 第31页 |
2. 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 第31-32页 |
3. 缺乏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抗力 | 第32页 |
(二) 校园精神文化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32-35页 |
1. 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学生思想趋于功利化 | 第32-33页 |
2. 精神文化的宣传重形式轻效果,学生人生观迷茫 | 第33页 |
3. 不健康风气传播,价值观庸俗 | 第33-35页 |
四、开发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具体对策 | 第35-42页 |
(一)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建设 | 第35-37页 |
1. 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 | 第35页 |
2.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 第35-36页 |
3. 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 第36-37页 |
4. 坚持育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7页 |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制度建设 | 第37-39页 |
1. 制度的建设要与时俱进 | 第37-38页 |
2. 制度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 第38页 |
3. 制度建设要确保高效执行 | 第38-39页 |
(三)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行为建设 | 第39-42页 |
1. 加强养成教育,实现德育内化 | 第39页 |
2. 树立诚信观念,加强人格养成 | 第39-40页 |
3. 重视教师文化,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4.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