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调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一、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 第9页 |
二、中小学教学事故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困惑的矛盾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10页 |
二、实践价值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国内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研究 | 第11-16页 |
二、国外关于教学事故管理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文献法 | 第18页 |
二、访谈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学事故及其管理意义 | 第20-24页 |
第一节 教学事故管理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一、事故与教学事故 | 第20-21页 |
二、教学事故的定性与表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教学事故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一、教学事故管理是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 第22-23页 |
二、教学事故管理是加强教师责任的基本条件 | 第23页 |
三、教学事故管理是学校维持校园秩序的重要保障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现状 | 第24-30页 |
一、对教学事故管理的基本认识 | 第25-27页 |
二、教学事故管理制度 | 第27-29页 |
三、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一、教学事故管理重较大事故轻一般事故 | 第30页 |
二、教学事故处理重教学人员轻行政人员 | 第30-31页 |
三、教学事故管理重教师参与轻社会协同 | 第31页 |
四、教学事故管理重“奖惩”轻“改进” | 第31页 |
五、教学事故管理重“管理”轻“教育” | 第31页 |
第三节 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问题的原因 | 第31-35页 |
一、“被管理者”的失误或过失 | 第32-33页 |
二、“管理者”的欠重视、欠规范 | 第33页 |
三、“社会环境”层面的条件欠完善 | 第33-34页 |
四、管理工作各方面协调不力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强化中小学教学事故管理的对策思考 | 第35-43页 |
第一节 加强“被管理者——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 | 第35-36页 |
一、提倡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本职 | 第35页 |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 第35页 |
三、加强教师对教学事故管理的培训 | 第35-36页 |
四、提高教师服务意识和水平 | 第36页 |
第二节 构建教学事故管理的长效机制 | 第36-40页 |
一、完善教学事故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二、完善教学事故认定标准 | 第37-38页 |
三、规范教学事故认定过程 | 第38页 |
四、制定教学事故处理措施 | 第38-39页 |
五、健全教学事故管理问责制度 | 第39页 |
六、强化教学事故管理的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创造秩序井然的教学环境 | 第40-41页 |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环境 | 第40页 |
二、加强校风建设 | 第40-41页 |
三、加强教学硬件环境建设 | 第41页 |
四、社会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风气和舆论 | 第41页 |
第四节 形成教学事故管理的合力 | 第41-43页 |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 第41页 |
二、发挥职能机构的管理功能 | 第41-42页 |
三、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附录I 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附录II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