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冷却叶片结构网格参数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参数化造型 | 第14-15页 |
1.2.2 涡轮叶片基本冷却方式 | 第15-16页 |
1.2.3 结构化网格的生成 | 第16-18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结构化网格分区和算法基础 | 第20-36页 |
2.1 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 | 第20-28页 |
2.1.1 保角变换法 | 第20页 |
2.1.2 代数生成法 | 第20-27页 |
2.1.3 微分方程法 | 第27页 |
2.1.4 网格优化技术 | 第27-28页 |
2.2 简单结构分区策略 | 第28-30页 |
2.2.1 计算域分区策略 | 第28-29页 |
2.2.2 矩形截面计算域分块策略 | 第29页 |
2.2.3 圆形截面计算域分块策略 | 第29-30页 |
2.2.4 具有单个圆孔的矩形截面计算域分块策略 | 第30页 |
2.3 网格自动划分方法 | 第30-35页 |
2.3.1 模型表达方法 | 第30-32页 |
2.3.2 多块网格自动划分 | 第32-33页 |
2.3.3 网格自动生成的基本过程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涡轮叶片结构分析和参数化分区设计 | 第36-56页 |
3.1 涡轮叶片的结构与分析 | 第36-38页 |
3.1.1 涡轮叶片几何参数 | 第36-37页 |
3.1.2 涡轮叶片拓扑特征 | 第37-38页 |
3.2 涡轮叶片参数化造型 | 第38-41页 |
3.2.1 涡轮叶片叶身型面造型方法 | 第38-40页 |
3.2.2 扰流柱/气膜孔参数化造型 | 第40页 |
3.2.3 纵向肋(隔板)参数化造型 | 第40-41页 |
3.2.4 叶片结构造型过程 | 第41页 |
3.3 涡轮叶片外流场分区定义 | 第41-50页 |
3.3.1 涡轮叶片外流场区域划分原理 | 第41-44页 |
3.3.2 外流场区域整体划分 | 第44页 |
3.3.3 外流场中前缘区域的划分 | 第44-47页 |
3.3.4 外流场中隔板区域的划分 | 第47-48页 |
3.3.5 外流场中扰流柱区域的划分 | 第48-49页 |
3.3.6 外流场中叶身气膜孔区域的划分 | 第49页 |
3.3.7 外流场中尾缘区域的划分 | 第49-50页 |
3.4 涡轮叶片内流及固体域分区定义 | 第50-55页 |
3.4.1 涡轮叶片内流及固体区域划分原理 | 第50-51页 |
3.4.2 内流及固体域中前缘区域的划分 | 第51-52页 |
3.4.3 内流及固体域中中间区域的划分 | 第52-53页 |
3.4.4 内流及固体域中尾缘区域的划分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程序设计及软件实现 | 第56-87页 |
4.1 复杂形体参数化造型基本要素 | 第56-62页 |
4.1.1 点 | 第56-57页 |
4.1.2 线 | 第57-59页 |
4.1.3 面 | 第59-61页 |
4.1.4 体 | 第61-62页 |
4.2 涡轮叶片参数化建模实现 | 第62-71页 |
4.2.1 涡轮叶片叶身外形参数化造型 | 第62-64页 |
4.2.2 涡轮叶片叶身内形参数化造型 | 第64-67页 |
4.2.3 纵向肋(隔板)参数化造型 | 第67-68页 |
4.2.4 扰流柱参数化造型 | 第68-70页 |
4.2.5 气膜孔参数化造型 | 第70-71页 |
4.3 涡轮叶片计算域分区实现 | 第71-73页 |
4.3.1 分区单元数据结构 | 第71-72页 |
4.3.2 涡轮叶片分区产生 | 第72-73页 |
4.4 涡轮叶片的网格划分实现 | 第73-78页 |
4.4.1 形体表达的数据结构 | 第73-74页 |
4.4.2 基本算法流程 | 第74-75页 |
4.4.3 网格划分实例 | 第75-78页 |
4.5 软件实现 | 第78-86页 |
4.5.1 设计目标 | 第78页 |
4.5.2 界面设计 | 第78-80页 |
4.5.3 功能概述 | 第80-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5.1 总结 | 第87-88页 |
5.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