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PRRSV、SIV、HEV概述 | 第11-17页 |
1.1.1 PRRSV概述 | 第11-13页 |
1.1.2 SIV概述 | 第13-15页 |
1.1.3 HEV概述 | 第15-17页 |
1.2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毒株、菌株及质粒 | 第20页 |
2.1.2 血清样本 | 第20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0-22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33页 |
2.2.1 PRRSV Nsp7、SIV HA、HEV ORF2蛋白制备 | 第22-30页 |
2.2.2 PRRSV、SIV、HEV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30-32页 |
2.2.3 PRRSV、SIV、HEV液相芯片多重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3.1 PRRSV Nsp7、SIV HA、HEV ORF2蛋白的制备 | 第33-39页 |
3.1.1 SIV HA、HEV ORF2基因的扩增 | 第33-34页 |
3.1.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4页 |
3.1.3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和可溶性分析 | 第34-36页 |
3.1.4 目的蛋白Western-blot验证 | 第36-37页 |
3.1.5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7-39页 |
3.2 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8页 |
3.2.1 抗原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评价 | 第39-40页 |
3.2.2 最佳血清稀释倍数 | 第40-42页 |
3.2.3 特异性试验 | 第42-43页 |
3.2.4 重复性试验 | 第43-45页 |
3.2.5 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与ELISA的比较 | 第45-46页 |
3.2.6 PRRSV疫苗免疫后血清中抗体变化 | 第46-48页 |
3.3 液相蛋白芯片多重检测技术的评价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4页 |
4.1 PRRSV Nsp7、SIV HA、HEV ORF2蛋白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 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1-53页 |
4.3 液相蛋白芯片多重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3-54页 |
5 总结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附录:硕士期间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