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5页 |
1 前言 | 第15-20页 |
1.1 芥蓝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影响芥蓝品质形成的因素 | 第16-18页 |
1.2.1 温度对芥蓝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2 光对芥蓝品质的影响 | 第17页 |
1.2.3 水分对芥蓝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矿质元素对芥蓝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1.3 芥蓝生长发育过程中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 营养液管理 | 第21页 |
2.4 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1-26页 |
2.4.1 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1-24页 |
2.4.1.1 维生素C(Vc)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1.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1.3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1.4 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1.5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4.1.6 糖类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1.7 硫苷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4.2 糖代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2.1 中性转化酶(NI)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4.2.2 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2.3 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4.2.4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4.3 活性氧代谢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4.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3.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6页 |
2.4.3.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4.3.5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3.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生长发育过程的品质形成和活性氧代谢 | 第26-38页 |
3.1.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生长发育过程的品质形成规律 | 第26-32页 |
3.1.1.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1.2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3.1.1.3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Vc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3.1.1.4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第28页 |
3.1.1.5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3.1.1.6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9页 |
3.1.1.7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果糖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3.1.1.8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蔗糖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3.1.1.9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硫苷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3.1.2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生长发育过程的糖代谢酶活性变化 | 第32-35页 |
3.1.2.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NI活性的变化 | 第32页 |
3.1.2.2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AI活性的变化 | 第32页 |
3.1.2.3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SS活性的变化 | 第32-33页 |
3.1.2.4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的SPS活性的变化 | 第33-35页 |
3.1.3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生长发育过程的活性氧代谢变化 | 第35-38页 |
3.1.3.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SOD活性的变化 | 第35页 |
3.1.3.2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POD活性的变化 | 第35页 |
3.1.3.3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CAT活性的变化 | 第35页 |
3.1.3.4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Pro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1.3.5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MDA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3.2 芥蓝不同器官的品质和活性氧代谢变化 | 第38-43页 |
3.2.1 芥蓝不同器官的品质 | 第38-40页 |
3.2.1.1 芥蓝不同器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8页 |
3.2.1.2 芥蓝不同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38页 |
3.2.1.3 芥蓝不同器官维生素Vc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1.4 芥蓝不同器官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3.2.1.5 芥蓝不同器官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3.2.1.6 芥蓝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3.2.1.7 芥蓝不同器官果糖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3.2.1.8 芥蓝不同器官蔗糖含量的变化 | 第40页 |
3.2.1.9 芥蓝不同器官硫苷含量的变化 | 第40页 |
3.2.2 芥蓝不同器官的活性氧代谢 | 第40-43页 |
3.2.2.1 芥蓝不同器官SOD活性的变化 | 第40页 |
3.2.2.2 芥蓝不同器官POD活性的变化 | 第40-41页 |
3.2.2.3 芥蓝不同器官CAT活性的变化 | 第41页 |
3.2.2.4 芥蓝不同器官Pro含量的变化 | 第41页 |
3.2.2.5 芥蓝不同器官MDA含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50页 |
4.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与品质形成、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 第43-47页 |
4.1.1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 第43-44页 |
4.1.2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与糖代谢的关系 | 第44-46页 |
4.1.3 不同熟性芥蓝品种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 第46-47页 |
4.2 芥蓝不同器官与品质、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 第47-50页 |
4.2.1 芥蓝不同器官与品质的关系 | 第47-49页 |
4.2.2 芥蓝不同器官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