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 第8-12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1 植物内生真菌 | 第12页 |
1.1.2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 植物内生菌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非洲菊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非洲菊切花的衰老机理 | 第15-17页 |
1.3.2 鲜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2.1 物理保鲜技术 | 第17-18页 |
1.3.2.2 化学保鲜技术 | 第18页 |
1.3.2.3 生物保鲜技术 | 第18-19页 |
1.3.3 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压花花色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1 压花及压花艺术简介 | 第20页 |
1.4.2 压花花色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3 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的简介 | 第22页 |
1.5 印象派油画色彩应用的发展 | 第22-23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菌种 | 第24页 |
2.1.2 培养基 | 第24页 |
2.1.3 花卉品种 | 第24页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4-2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30页 |
2.3.1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保鲜的研究 | 第26-28页 |
2.3.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3.2.2 花材处理 | 第26-27页 |
2.3.2.3 非洲菊切花保鲜最佳浓度发酵液的选择 | 第27-28页 |
2.3.3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影响的研究 | 第28-30页 |
2.3.3.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3.3.2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3 处理干制后花材颜色分级评分 | 第29页 |
2.3.3.4 各级花瓣色度值、花色素相对含量以及PPO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3.5 处理花材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优势体现 | 第30页 |
2.4 实验数据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2页 |
3.1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瓶插效果的影响 | 第31-42页 |
3.1.1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瓶插寿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2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3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水平衡值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4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POD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5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CAT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6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MDA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7 不同处理对非洲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 Colletotrichum sp. Ⅲ和Xylaria sp. T-4 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第42-52页 |
3.2.1 不同处理的非洲菊花瓣压制干燥后的分级评分结果 | 第42-46页 |
3.2.2 各级颜色花瓣的L~*a~*b~*色度值 | 第46-47页 |
3.2.3 各级颜色花瓣的花色素相对含量 | 第47-48页 |
3.2.4 各级颜色花瓣的PPO活性 | 第48-49页 |
3.2.5 实验花材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优势体现 | 第49-52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2-58页 |
4.1 讨论 | 第52-56页 |
4.1.1 内生菌代谢产物在切花保鲜上的应用 | 第52-54页 |
4.1.2 两种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非洲菊压花花色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3 不同颜色非洲菊花瓣在压花作品制作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4.2 结论 | 第56-57页 |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