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家蚕雌性附腺功能蛋白质组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43页
    第一章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7-34页
        1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第17-18页
        2 差异蛋白质组学第18-24页
            2.1 双向凝胶电泳第18-20页
                2.1.1 样品制备第18-19页
                2.1.2 蛋白等电聚焦电泳第19-20页
                2.1.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0页
                2.1.4 蛋白质斑点的检测第20页
            2.2 荧光双向凝胶内差异电泳第20-22页
            2.3 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第22页
            2.4 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第22-23页
            2.5 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第23-24页
        3 功能蛋白质组学第24-34页
            3.1 质谱技术第24-26页
                3.1.1 MALDI-MS第24-25页
                3.1.2 ESI-MS第25页
                3.1.3 ESI-三级四极质谱仪第25-26页
                3.1.4 ESI-离子阱质谱仪第26页
            3.2 蛋白质鉴定策略第26-29页
                3.2.1 经典的蛋白质鉴定方法第26-27页
                3.2.2 以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鉴定第27-29页
            3.3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第29-34页
                3.3.1 蛋白质组数据库第29-32页
                3.3.2 蛋白质组信息化分析工具第32-34页
    第二章 昆虫蛋白质组学第34-40页
        1 一般昆虫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4-35页
        2 家蚕蛋白质组学第35-40页
            2.1 家蚕蛋白质组研究样品制备第36-37页
            2.2 家蚕胚胎蛋白质组研究第37-38页
            2.3 家蚕丝腺蛋白质组研究第38页
            2.4 家蚕体壁、脂肪体蛋白质组研究第38-39页
            2.5 家蚕中肠、血液等其它组织蛋白质组研究第39-40页
    第三章 家蚕雌性附腺的研究进展第40-43页
        1 形态学研究第40页
        2 Ng(No-glue)突变体第40-41页
        3 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变化第41页
        4 分泌的粘液蛋白的研究第41-43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43-116页
    第一章 家蚕部分组织双向凝胶电泳方法的优化第43-63页
        1 材料和仪器第43-47页
            1.1 试剂第43-44页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4-46页
            1.3 主要仪器第46-47页
                1.3.1 电泳仪器及相关仪器第46页
                1.3.2 其它仪器设备第46-47页
        2 蛋白质定量第47页
        3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部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第47-54页
            3.1 实验材料第47页
            3.2 蛋白质的提取第47-49页
            3.3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第49-50页
                3.3.1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第49页
                3.3.2 第二向垂直SDS-PAGE第49-50页
            3.4 蛋白质银染第50页
            3.5 凝胶扫描第50页
            3.6 图像分析第50-52页
                3.6.1 蛋白点检测(Spots detection)第50-51页
                3.6.2 背景消减(Background subtraction)第51页
                3.6.3 标准化处理(Normalization)第51-52页
                3.6.4 匹配(Spot matching)第52页
                3.6.5 1 D和2 D校正(1 D and 2 D Calibration)第52页
            3.7 实验结果第52-54页
                3.7.1 蛋白质的提取率第52-53页
                3.7.2 性附腺分泌部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第53页
                3.7.3 双向电泳的分辨率第53-54页
            3.8 讨论第54页
        4 家蚕丝腺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第54-57页
            4.1 材料第54页
            4.2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第54-55页
            4.3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第55页
            4.4 第二向垂直SDS-PAGE第55页
            4.5 银染第55页
            4.6 凝胶扫描与图象分析第55页
            4.7 黄茧雌蚕和白茧雄蚕中部丝腺组织的蛋白质图谱第55-57页
        5 家蚕中肠双向凝胶电泳第57-58页
            5.1 材料第57页
            5.2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第57页
            5.3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第57页
            5.4 第二向垂直SDS-PAGE第57页
            5.5 银染第57页
            5.6 凝胶扫描与图象分析第57页
            5.7 黄茧雌蚕和白茧雄蚕中肠组织的蛋白质图谱第57-58页
        6 家蚕血液双向凝胶电泳第58-59页
            6.1 材料第58页
            6.2 样品制备第58页
            6.3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第58-59页
            6.4 第二向垂直SDS-PAGE第59页
            6.5 银染第59页
            6.6 凝胶扫描与图象分析第59页
            6.7 家蚕血液蛋白的2-DE图谱第59页
        7 讨论第59-63页
            7.1 蛋白质提取率第59-60页
            7.2 蛋白质样品制备第60页
            7.3 双向电泳技术第60-61页
            7.4 凝胶显色和保存第61页
            7.5 分辨率第61-62页
            7.6 实验的重复性第62-63页
    第二章 不同发育阶段家蚕雌性附腺的蛋白质组研究第63-85页
        1 家蚕正常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研究第63-66页
        2 家蚕雌性附腺发育后期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谱的建立第66-70页
            2.1 家蚕正常雌性附腺发育后期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谱的建立第66-68页
                2.1.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页
                2.1.2 不同发育时期正常雌性附腺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第66页
                2.1.3 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2.2 家蚕Ng突变体雌性附腺发育后期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的建立第68页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8页
                2.2.2 不同发育时期Ng突变体雌性附腺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第68页
                2.2.3 结果与分析第68页
            2.3 讨论第68-70页
        3 家蚕雌性附腺发育后期的差异蛋白质及MALDI-TOF质谱鉴定第70-85页
            3.1 差异蛋白质分析第70-72页
            3.2 MALDI-TOF质谱鉴定第72-74页
                3.2.1 材料和方法第72-73页
                3.2.2 MALDI-TOF-MS测定第73-74页
            3.3 质谱数据的数据库检索第74页
            3.4 结果第74-81页
            3.5 讨论第81-85页
                3.5.1 质谱鉴定蛋白的功能分析第81-83页
                3.5.2 银染蛋白点的胶内酶解和质谱结果的检索分析第83-85页
    第三章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部组织的DIGE分析第85-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1.1 试剂与仪器第85-86页
            1.2 材料第86页
            1.3 样品制备和定量第86页
            1.4 Cy荧光标记第86页
            1.5 2-D凝胶电泳第86-87页
            1.6 DIGE分析第87页
        2 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分析第87-88页
            2.1 胶内酶解第87-88页
            2.2 质谱分析第88页
        3 质谱图的数据库检索第88页
        4 结果第88-100页
            4.1 DIGE 2-D电泳图谱第88-89页
            4.2 差异蛋白质分析第89-94页
            4.3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4-99页
            4.4 质谱检索结果第99-100页
        5 结果和讨论第100-102页
    第四章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物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02-116页
        1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第103页
            1.1 材料第103页
            1.2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第103页
            1.3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第103页
                1.3.1 第一向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第103页
                1.3.2 第二向垂直SDS-PAGE第103页
            1.4 蛋白质银染色第103页
            1.5 凝胶扫描与图像分析第103页
        2 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第103-104页
            2.1 蛋白质的胶内酶解第103页
            2.2 MALDI-TOF质谱分析第103-104页
            2.3 质谱结果的数据库检索第10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4-114页
            3.1 胶蛋白的二维电泳分离第104-105页
            3.2 质谱分析结果第105-111页
            3.3 质谱检索结果第111-114页
        4 讨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0页
结论第130-132页
附录Ⅰ第132-134页
附录Ⅱ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行控制系统行为机理协同建模方法研究
下一篇:骨传导语音增强SoC的可重构流水线协处理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