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保水剂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1 国外保水剂的发展历史 | 第9页 |
1.1.2 国内保水剂的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1.2 保水剂的分类与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2.1 保水剂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保水剂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3 保水剂的吸水机理 | 第12-14页 |
1.4 保水剂的应用 | 第14-18页 |
1.4.1 医疗及个人卫生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1.4.2 工业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1.4.3 环境方面的用途 | 第14-15页 |
1.4.4 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15-18页 |
1.5 保水剂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5.1 理论吸水倍率与实际的差异 | 第18页 |
1.5.2 吸液性能与耐盐性相互关系研究脱节 | 第18-19页 |
1.5.3 成本过高 | 第19页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耐盐保水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21-31页 |
引言 | 第2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2 保水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1.3 保水剂的性能测定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2.1 AMPS投加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2 HPEG-2400投加量的影响 | 第24页 |
2.2.3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丙烯酸中和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5 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6 保水剂的表征 | 第27-29页 |
2.2.7 聚合机理的讨论 | 第29-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保水剂的应用 | 第31-53页 |
引言 | 第3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3.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1-32页 |
3.1.2 钾肥淋溶实验 | 第32-33页 |
3.1.3 玉米盆栽实验 | 第33-34页 |
3.1.4 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51页 |
3.2.1 保水剂对钾肥淋失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保水剂对第一季盆栽实验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6-44页 |
3.2.2.1 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存活能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2 保水剂对正常供水条件下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3 保水剂对玉米叶绿素、株高及茎粗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4 保水剂对玉米水分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5 保水剂对玉米叶面积的影响 | 第41页 |
3.2.2.6 保水剂对玉米干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2.7 保水剂对玉米中钾、氮、磷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3 保水剂对第二季盆栽实验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4-51页 |
3.2.3.1 保水剂对玉米叶绿素、株高及茎粗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3.2 保水剂对玉米叶面积及含水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3 保水剂对玉米干重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4 保水剂对玉米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 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