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9页 |
1. 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 网格化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 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8-1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一、社区与社区治理模式: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 | 第24-28页 |
(一) 政府推动下的基层民主治理 | 第24-26页 |
1. 社区及社区治理的内涵 | 第24-25页 |
2. 城市社区建设的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二)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一种变革性尝试 | 第26-28页 |
1.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价值空间 | 第26页 |
2. 社区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 | 第26-28页 |
二、网格化治理与社区自主性转换 | 第28-35页 |
(一) 网格化治理:社区发展的体制创新 | 第28-30页 |
1.网格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 第28-29页 |
2. 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特色分析 | 第29-30页 |
(二) 政府“退出”抑或“退让” | 第30-31页 |
1. 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 | 第30页 |
2. 治理主体间“权力”与“权利”的互动性 | 第30-31页 |
(三) 社区的自主性转换:多元服务与共同管理 | 第31-35页 |
1. 工具性社区与价值性社区 | 第31-32页 |
2. 社区自主性转换的构成要素 | 第32-35页 |
三、“延伸”+“互动”+“整合”——网格化治理的地方样本考察 | 第35-50页 |
(一)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 | 第35-39页 |
1.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格多员”责任捆绑 | 第35-36页 |
2. 陕西西安“N+5”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 第36-37页 |
3. 青海格尔木“一卡一线一岗一网一站” | 第37-39页 |
(二) 网格化助推基层社区民主自治 | 第39-42页 |
1. 内蒙古鄂尔多斯“四权四制” | 第39-40页 |
2. 青海格尔木“四议一审两公开” | 第40-41页 |
3. 陕西西安“四议六公开” | 第41-42页 |
(三) 凸显民生情怀的网格化社区治理理念 | 第42-46页 |
1. 内蒙古鄂尔多斯:民生为先,服务为先,基层优先 | 第43页 |
2. 陕西西安:民生优先的五大治理理念 | 第43-45页 |
3. 青海格尔木:“亲情服务”“阳光政务”“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 | 第45-46页 |
(四) “项目化”推进网格化社区治理创新 | 第46-50页 |
1. 内蒙古鄂尔多斯“民生工程” | 第46页 |
2. 陕西西安“天网工程” | 第46-47页 |
3. 青海格尔木“高原先锋工程” | 第47-50页 |
四、差异化模式:区域发展的现实考量 | 第50-55页 |
(一) 政府引导 | 第50-51页 |
1. 西部地区的国家政策导向 | 第50-51页 |
2. 社会推动的社区治理工作 | 第51页 |
(二) 地区特色 | 第51-55页 |
1. 青海格尔木的政策与现实机遇 | 第51-52页 |
2. 陕西西安的独特区位发展优势 | 第52-53页 |
3.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经济优势 | 第53-55页 |
五、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