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淀粉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 淀粉酶 | 第12-13页 |
1.3 支链淀粉酶 | 第13-14页 |
1.4 支链淀粉酶的来源 | 第14页 |
1.5 支链淀粉酶的应用 | 第14-15页 |
1.6 支链淀粉酶结构基础 | 第15-16页 |
1.7 配体通道的简述 | 第16-17页 |
1.8 酶分子改造 | 第17-19页 |
1.8.1 改善酶的应用性能的分子改造手段 | 第17-19页 |
1.8.2 以提高酶蛋白表达量为目的的分子改造 | 第19页 |
1.9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1.10 技术策略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支链淀粉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特性研究 | 第22-5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2页 |
2.1.2 主要酶制剂和化学试剂 | 第22页 |
2.1.3 培养基配置 | 第22-23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5页 |
2.1.5 实验设备仪器 | 第25页 |
2.1.6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2.2.1 基因cds1-3的序列分析 | 第32-34页 |
2.2.2 支链淀粉酶基因cds1-3的克隆 | 第34-35页 |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双酶切验证 | 第35-37页 |
2.2.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7-38页 |
2.2.5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8-39页 |
2.2.6 重组酶的纯化 | 第39-41页 |
2.2.7 CDS1-3最适pH的测定 | 第41-43页 |
2.2.8 CDS1-3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3-45页 |
2.2.9 底物特异性分析 | 第45-46页 |
2.2.10 CDS1-3的动力学参数 | 第46-48页 |
2.2.11 CDS1-3与地衣芽孢杆菌α-淀粉酶协同作用 | 第48-49页 |
2.3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支链淀粉酶分子改造 | 第51-6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3.1.1 菌株和质粒 | 第51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3.1.3 培养基配置 | 第51页 |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3.1.5 实验设备仪器 | 第51页 |
3.1.6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3.2 结果分析讨论 | 第53-62页 |
3.2.1 模式菌Therms sp.IM6501的支链淀粉酶ThMA和CDS1-3底物水解能力比较 | 第53-54页 |
3.2.2 突变位点的选择 | 第54-58页 |
3.2.3 突变体的诱导表达 | 第58-59页 |
3.2.4 突变酶的纯化 | 第59-60页 |
3.2.5 E66G底物特异性分析 | 第60-62页 |
3.2.6 突变酶E66G与地衣芽孢杆菌α-淀粉酶协同作用 | 第62页 |
3.3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4-66页 |
4.1 突变位点的确定 | 第64-65页 |
4.2 突变位点与突变酶特性的分析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附录一 | 第77-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附录三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