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病毒病论文

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机理的探索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36页
    1.1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第21-22页
        1.1.1 狂犬病的全球概况第21页
        1.1.2 狂犬病病毒的宿主范围第21-22页
        1.1.3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第22页
    1.2 狂犬病病毒分子结构第22页
    1.3 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第22-25页
        1.3.1 糖蛋白和致病性第23-24页
        1.3.2 细胞死亡和致病性第24页
        1.3.3 狂犬病病毒逃避先天免疫反应第24-25页
    1.4 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第25-26页
    1.5 狂犬病病毒感染与Toll样受体通路的免疫反应第26-30页
        1.5.1 Toll样受体及其与狂犬病病毒的相互作用第27-28页
        1.5.2 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涉及TLR7第28-29页
        1.5.3 狂犬病病毒感染MyD88敲除的小鼠第29-30页
    1.6 Viperin第30-34页
        1.6.1 Viperin的结构与特征第31页
        1.6.2 Viperin表达调控第31-32页
        1.6.3 Viperin的抗病毒功能第32-33页
        1.6.4 Viperin在免疫信号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第33页
        1.6.5 病毒逃避与利用viperin第33-34页
    1.7 挑战与展望第34-36页
第二章 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是通过破坏细胞膜胆固醇和鞘磷脂第36-75页
    2.1 材料第37-39页
        2.1.1 细胞和病毒第37页
        2.1.2 质粒第37页
        2.1.3 抗体第37页
        2.1.4 主要仪器第37-38页
        2.1.5 主要的试剂第38页
        2.1.6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8-39页
    2.2 方法第39-47页
        2.2.1 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拯救第39-40页
        2.2.2 病毒效价的滴定第40页
        2.2.3 不同细胞对狂犬病病毒的易感性实验第40页
        2.2.4 Western blot第40-42页
        2.2.5 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制第42页
        2.2.6 制备感受态细胞大肠杆菌DH5α所用试剂的配制第42页
        2.2.7 细胞培养所用溶液第42页
        2.2.8 细胞或小鼠脑组织总RNA的提取第42-43页
        2.2.9 QRT-PCR第43-44页
        2.2.10 real-time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4页
        2.2.1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4-45页
        2.2.12 实时定量PCR实验第45页
        2.2.13 BHK-GFP或BHK-viperin-GFP细胞系构建第45页
        2.2.14 MβCD与myriocin对细胞毒性的检测第45页
        2.2.15 免疫共沉淀第45-46页
        2.2.16 MβCD对细胞胆固醇、myriocin对细胞鞘磷脂降解情况第46页
        2.2.17 过表达viperin对细胞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影响试验第46-47页
    2.3 结果第47-70页
        2.3.1 rRC-HL狂犬病病毒株的拯救第47页
        2.3.2 狂犬病病毒效价的测定第47-48页
        2.3.3 不同细胞对狂犬病病毒的易感性实验第48页
        2.3.4 狂犬病病毒感染不同细胞后viperin基因的差异表达第48-51页
        2.3.5 瞬时过表达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第51-54页
        2.3.6 稳定表达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第54-60页
        2.3.7 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能力与其蛋白表达量成正比第60页
        2.3.8 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功能区定位第60-62页
        2.3.9 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viperin不结合狂犬病病毒的N、P和M蛋白第62-63页
        2.3.10 过表达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出芽第63-64页
        2.3.11 Viperin对细胞膜鞘磷脂和胆固醇的影响第64-65页
        2.3.12 MβCD/Myroicin对狂犬病病毒吸附和穿入的影响第65-66页
        2.3.13 MβCD/Myroicin对狂犬病病毒出芽的影响第66-70页
    2.4 讨论第70-74页
    2.5 小结第74-75页
第三章 Viperin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受上游TLR3/4通路调控第75-98页
    3.1 材料第76-77页
        3.1.1 细胞/动物和病毒第76页
        3.1.2 主要的试剂第76页
        3.1.3 抗体第76页
        3.1.4 主要仪器见2.1.4第76-77页
    3.2 方法第77-79页
        3.2.1 细胞总RNA的提取见2.2.8第77页
        3.2.2 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见2.2.12第77页
        3.2.3 Western blot见2.2.4第77页
        3.2.4 免疫应答基因转录谱分析第77-78页
        3.2.5 流式细胞术分析RAW264.7细胞TLR4的表达情况第78页
        3.2.6 NF-kB、IRF3和TLR4的抑制试验第78页
        3.2.7 TLR3基因敲除的RAW264.7细胞系的建立第78-79页
    3.3 结果第79-94页
        3.3.1 狂犬病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免疫应答基因转录普分析第79-85页
        3.3.2 TLR4对viperin的影响第85-88页
        3.3.3 TLR3对viperin的影响第88-89页
        3.3.4 狂犬病病毒感染对TLR3/4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第89-91页
        3.3.5 NF-kB信号通路对狂犬病病毒上调viperin的影响第91-92页
        3.3.6 狂犬病病毒上调viperin通过IRF3/Hsp90信号通路第92-94页
        3.3.7 狂犬病病毒与viperin相互作用示意图第94页
    3.4 讨论第94-97页
    3.5 小结第97-98页
第四章 结论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3页
附章一:广西狂犬病病毒GXHXN株的全基因测序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第113-137页
    摘要第113-114页
    ABSTRACT第114-1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6-121页
        1.1 细胞与动物第116页
        1.2 单克隆抗体第116-117页
        1.3 样品第117页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117-118页
        1.5 病毒RNA的提取第118页
        1.6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18页
        1.7 测序第118页
        1.8 基因序列分析第118-120页
        1.9 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免疫法(IFA)检测GXHXN株N蛋白和G蛋白的抗原性第120-121页
    2 结果第121-132页
        2.1 样品检测第121-122页
        2.2 GXHXN株的致病性第122-124页
        2.3 GXHXN株的神经嗜性、生长特性与GXN119比较第124-125页
        2.4 GXHXN株的N和G蛋白的抗原性分析第125-129页
        2.5 GXHXN的全基因测序与遗传进化树分析第129页
        2.6 GXHXN株基因变异情况分析第129-132页
    讨论第132-134页
    小结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7页
附章二:拯救P-eGFP融合表达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株及应用于病毒中和抗体快速检测第137-156页
    摘要第137-138页
    ABSTRACT第138-1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40-142页
        2.1.1 主要试验材料第140页
        2.1.2 构建重组病毒的引物设计与合成第140页
        2.1.3 重组质粒pRV-eGFP的构建第140-141页
        2.1.4 重组病毒rRV-eGFP的拯救第141页
        2.1.5 标准RFFIT法检测犬血清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步骤第141页
        2.1.6 新型改良RFFIT-eGFP法检测犬血清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步骤第141-142页
    2.2 结果第142-152页
        2.2.1 重组狂犬病病毒rRV-eGFP的感染性cDNA成功构建第142-143页
        2.2.2 重组病毒rRV-eGFP成功拯救并鉴定携带eGFP基因第143-146页
        2.2.3 拯救重组病毒rRV-eGFP的P蛋白与eGFP蛋白融合表达第146-147页
        2.2.4 重组病毒rRV-eGFP与亲本毒株rRC-HL特性相似第147-149页
        2.2.5 RFFIT法和RFFIT-eGFP法检测结果的比较第149-150页
        2.2.6 RFFIT-eGFP法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第150-152页
    讨论第152-153页
    小结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Ⅲ型干扰素的功能特点及B型流感病毒NEP蛋白出核功能研究
下一篇:含自重载荷桁架结构若干函数的特性及桁架结构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