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机理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8-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催化剂活性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3 理论基础第11-13页
        1.3.1Hohenberg-Kohn定理第12-13页
        1.3.2 Kohn-Sham方程第13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3-15页
第二章 铁中心金属净电荷和活性相关第15-27页
    2.1 引言第15-16页
    2.2 计算方法第1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6-26页
        2.3.1 Fe-1 体系的中心金属净电荷和催化乙烯的活性相关第16-22页
        2.3.2 Fe-2 体系的中心金属净电荷和催化乙烯的活性相关第22-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中心金属钴的净电荷和活性相关第27-3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计算方法第27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27-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钴催化剂中心金属净电荷和活性相关以及和相同配体的铁催化剂比较第33-46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计算方法第3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4.3.1 Co-1 体系的中心金属净电荷和催化乙烯的活性相关第33-42页
        4.3.3 比较相同配体的铁和钴催化剂第42-44页
    4.4 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DFT研究吡啶二亚胺铁(II)催化剂的链增长和链转移第46-54页
    5.1 引言第46-47页
    5.2 计算方法第47-48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48-53页
        5.3.1 催化剂1的链增长和链转移第48-49页
        5.3.2 催化剂1反应中各个态结构的变化第49-50页
        5.3.3 催化剂2和 3 的链增长和链转移第50-52页
        5.3.4 变形能和相互作用能第52-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下一篇:稀土Eu3+、Tb3+掺杂的以BaSO4-SiO2为基质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