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3.1 养老地产 | 第11-16页 |
1.3.2 PPP | 第16-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4.1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4.2 发展趋势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3-30页 |
2.1 养老地产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2.1.1 宏观的养老地产 | 第23页 |
2.1.2 微观的养老地产 | 第23页 |
2.1.3 养老地产概念、属性及特点 | 第23-24页 |
2.1.4 养老地产与一般地产的对比 | 第24-26页 |
2.2 中国式PPP的内涵 | 第26-27页 |
2.2.1 中国式PPP的含义 | 第26页 |
2.2.2 中国式PPP和国际PPP的区别 | 第26-27页 |
2.3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7-30页 |
2.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7页 |
2.3.2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可行性 | 第27-28页 |
2.3.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路 | 第28-30页 |
第3章 养老地产PPP项目建设可行性及运作机制 | 第30-40页 |
3.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3.1.1 养老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3.1.2 养老地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 PPP模式应用于养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8页 |
3.2.1 应用逻辑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应用意义分析 | 第34页 |
3.2.3 应用难点分析 | 第34-36页 |
3.2.4 设计要点分析 | 第36-37页 |
3.2.5 应用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3.3 养老地产PPP项目的运作机制分析 | 第38-40页 |
3.3.1 BOT模式下养老地产PPP项目运作流程分析 | 第38页 |
3.3.2 BOO模式下养老地产PPP项目运作流程分析 | 第38-40页 |
第4章 养老地产PPP项目收益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 | 第40-45页 |
4.1 项目收益框架及因素 | 第40-42页 |
4.1.1 成本因素 | 第41页 |
4.1.2 收入因素 | 第41-42页 |
4.2 子系统的选择与建立 | 第42-43页 |
4.3 系统流图绘制 | 第43-44页 |
4.4 参数设置及方程建立 | 第44-45页 |
第5章 紫瑞城养老地产PPP项目的收益仿真应用 | 第45-54页 |
5.1 紫瑞城项目基本情况 | 第45-48页 |
5.1.1 项目介绍 | 第45页 |
5.1.2 项目位置与交通配套 | 第45-46页 |
5.1.3 北京FX公司拟提合作模式 | 第46-47页 |
5.1.4 SUNAC公司所提合作模式(采用) | 第47页 |
5.1.5 项目建设数据 | 第47-48页 |
5.2 案例模拟仿真 | 第48-50页 |
5.2.1 参数设定 | 第48-49页 |
5.2.2 项目收益仿真预测 | 第49-50页 |
5.3 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 第50-54页 |
5.3.1 特许销售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 第51页 |
5.3.2 特许会员制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 第51-52页 |
5.3.3 年入住量的敏感性分析 | 第52-53页 |
5.3.4 三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