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智能家居的概述 | 第13-15页 |
1.1.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4页 |
1.1.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1.2 智能家居传感网络分析 | 第15-17页 |
1.2.1 无线网络概述 | 第15页 |
1.2.2 智能家居家庭组网技术比较 | 第15-17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及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ZigBee技术概述 | 第19-28页 |
2.1 ZigBee协议 | 第19-20页 |
2.2 ZigBee各层协议分析 | 第20-25页 |
2.2.1 物理层(PHY) | 第20-21页 |
2.2.2 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层) | 第21-23页 |
2.2.3 网络层(NWK层) | 第23-24页 |
2.2.4 应用层(APL层) | 第24-25页 |
2.3 ZigBee网络结构 | 第25-28页 |
2.3.1 ZigBee设备类型 | 第25-26页 |
2.3.2 ZigBee网络设备功能 | 第26页 |
2.3.3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 第26-28页 |
第3章 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方案与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1 智能家居的需求分析 | 第28页 |
3.2 智能家居整体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3.2.1 智能家居应用的场景及功能 | 第28-29页 |
3.2.2 智能家居系统结构介绍 | 第29-30页 |
第4章 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硬件设计 | 第30-43页 |
4.1 硬件平台的选择 | 第30-31页 |
4.2 Xbee-Pro通信模块 | 第31-35页 |
4.2.1 射频模块工作 | 第31-32页 |
4.2.2 Xbee串.协议 | 第32-33页 |
4.2.3 Xbee-Pro模块四种工作模式 | 第33-34页 |
4.2.4 协调器启动 | 第34-35页 |
4.2.5 终端连接 | 第35页 |
4.3 协调器(总控制台)设计 | 第35页 |
4.4 现场采集/执行器(终端设备)设计 | 第35-43页 |
4.4.1 光照采集节点 | 第35-36页 |
4.4.2 烟雾探测节点 | 第36-37页 |
4.4.3 温湿度采集节点 | 第37-40页 |
4.4.4 通风节点 | 第40-41页 |
4.4.5 灭火装置节点 | 第41-43页 |
第5章 智能家居环境监控软件设计 | 第43-62页 |
5.1 STM32F103VCT6系统板 | 第43-46页 |
5.1.1 系统板初始化 | 第45-46页 |
5.1.2 串口配置 | 第46页 |
5.2 XBee-Pro协调节点软件部分 | 第46-47页 |
5.3 XBee-Pro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第47-48页 |
5.4 下位机各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第48-57页 |
5.4.1 光照采集节点 | 第49-51页 |
5.4.2 烟雾节点 | 第51-52页 |
5.4.3 温湿度节点设计 | 第52-55页 |
5.4.4 通风节点 | 第55-56页 |
5.4.5 灭火节点 | 第56-57页 |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7-62页 |
5.5.1 LabVIEW介绍 | 第58页 |
5.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8-62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 | 第62-69页 |
6.1 协调器调试 | 第62-64页 |
6.2 终端节点调试以及通信测试 | 第64-65页 |
6.3 整体系统测试 | 第65-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