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单纤维与水泥土基体拉拔模拟与破坏机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剪应力准则进展概况第14-16页
        1.2.2 能量准则进展概况第16-17页
    1.3 国内外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现况第17-18页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聚丙烯纤维单丝拔出试验第20-38页
    2.1 试验模型与材料参数第20-23页
        2.1.1 试验模型第20-21页
        2.1.2 材料参数第21-23页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试样的制备第23-25页
        2.2.1 试验材料第23页
        2.2.2 试验相关试验设备及试样的制备第23-25页
    2.3 聚丙烯纤维单丝拔出试验内容与方法第25-30页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2.5 本章小节第37-38页
第三章 单纤维拉拔试验二维模型建立与验证第38-54页
    3.1 二维模型理论研究第38-39页
    3.2 纤维与基体界面粘结准则与拉力-位移方程第39-42页
    3.3 有限元几何模型单元第42-43页
    3.4 有限元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3-46页
        3.4.1 材料尺寸与性能参数设置第43-44页
        3.4.2 纤维与水泥土接触设置分析第44页
        3.4.3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第44-45页
        3.4.4 网格的特性设置与大小的划分第45-46页
    3.5 数值模拟应力、位移云图第46-50页
    3.6 数值模拟拉力-位移曲线第50-51页
    3.7 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第51-53页
    3.8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单纤维拉拔试验二维模型模拟影响因素第54-70页
    4.1 摩擦系数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4-55页
    4.2 纤维端部粘结力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5-56页
    4.3 纤维弹性模量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6-57页
    4.4 纤维掺入量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7-58页
    4.5 纤维插入长度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8-59页
    4.6 界面接触属性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59-60页
    4.7 弹塑性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60-62页
    4.8 软化层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62-63页
    4.9 界面层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63-69页
        4.9.1 ABAQUS中界面单元的相关计算第64-65页
        4.9.2 ABAQUS中建立几何模型第65-67页
        4.9.3 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4.10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单纤维拉拔试验三维模型建立与验证第70-81页
    5.1 纤维与基体界面粘结准则与拉力-位移方程第70-73页
    5.2 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第73-77页
        5.2.1 模型参数设置第74页
        5.2.2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第74-76页
        5.2.3 网格的划分第76-77页
    5.3 数值模拟结果第77-78页
        5.3.1 数值模拟结果应力、位移图第77页
        5.3.2 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第77-78页
    5.4 三维模型合理性验证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单纤维拉拔试验三维模型模拟影响因素第81-97页
    6.1 纤维的摩擦系数对纤维拉力-位移的影响特性第81-82页
    6.2 纤维插入端底面的粘结力对纤维拉力-位移的影响特性第82页
    6.3 纤维弹性模量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2-83页
    6.4 维埋入长度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3-84页
    6.5 纤维掺入比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4-85页
    6.6 界面接触属性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5-86页
    6.7 材料的弹塑性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6-88页
    6.8 软化层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88-90页
    6.9 界面层对纤维拉力-位移曲线的影响特性第90-93页
        6.9.1 粘结单元第90页
        6.9.2 损伤准则第90页
        6.9.3 建立有限元拉拔模型第90-92页
        6.9.4 结果与分析第92-93页
    6.10 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第93-95页
    6.11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7.1 结论第97-98页
    7.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北华裔学生汉语程度副词习得偏误分析--以清莱皇家大学和建华中学为例
下一篇:几类带有非线性传染率的传染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