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综述 | 第9-27页 |
1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 第9-10页 |
1.1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国际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国内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和特征 | 第10-12页 |
2.1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 第10-11页 |
2.2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 第11-12页 |
3 研究性学习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3.1 国外研究性学习现状 | 第12-14页 |
3.2 国内研究性学习现状 | 第14-15页 |
4 研究性学习在各个学科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4.1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学科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4.2 研究性学习在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5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 第18-19页 |
5.1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 | 第18页 |
5.2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 第18-19页 |
6 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6.1 认知学习理论 | 第19-21页 |
6.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6.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6.4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3-24页 |
6.5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4-27页 |
第二部分 对高中生化学实验学习现状的调查 | 第27-41页 |
1 高中生化学探究实验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 第27-32页 |
1.1 问卷的编制及实施 | 第27页 |
1.2 调查问卷3个维度的统计分析 | 第27-32页 |
1.3 探究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2 高一新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调查分析 | 第32-38页 |
2.1 高一年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调查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 对策及建议 | 第38-41页 |
3.1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精心挑选探究内容 | 第38页 |
3.2 改善现有的评价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 第38-39页 |
3.3 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情感变化,重视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情感教育 | 第39页 |
3.4 增加学校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实验室建设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对实施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 | 第41-47页 |
1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目标的确立 | 第41-42页 |
1.1 确立目标的依据 | 第41页 |
1.2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目标 | 第41-42页 |
2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选题原则和内容的来源 | 第42-44页 |
2.1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选题原则 | 第42-43页 |
2.2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来源 | 第43-44页 |
3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方式 | 第44-45页 |
3.1 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44-45页 |
4 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水平 | 第45-47页 |
第四部分 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 第47-83页 |
1 实践目标 | 第47页 |
2 实践过程 | 第47-49页 |
2.1 实践对象 | 第47-48页 |
2.2 课题的提出 | 第48页 |
2.3 课题组的建立 | 第48页 |
2.4 实践时间 | 第48-49页 |
2.5 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 第49页 |
3 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案例 | 第49-58页 |
3.1 案例一: 用黄金分割法研究高锰酸钾与氯酸钾混合物快速制备氧气 | 第49-51页 |
3.2 案例二: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银镜反应最佳条件 | 第51-53页 |
3.3 案例三:食品中SO2 的检测 | 第53-56页 |
3.4 案例四:手持技术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 第56-58页 |
4 实践效果评价 | 第58-83页 |
4.1 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9-72页 |
4.2 案例 2《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银镜反应最佳条件》的质性评价及其分析.. 64 4.3 学生自评结论 | 第72-81页 |
4.3 学生自评结论 | 第81-83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反思 | 第83-85页 |
1 结论 | 第83-84页 |
2 反思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6页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 | 第88-91页 |
附录二 高一年级学生实验能力测试 | 第91-95页 |
附录三 学生自我评价表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