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生物农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3页
        1.1.1 活体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1页
        1.1.2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1-13页
    1.2 农用海洋放线菌及其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2.1 海洋放线菌的分布及种类第13页
        1.2.2 海洋放线菌的应用第13-16页
    1.3 加纳链霉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1.4 内酯类化合物第17-19页
        1.4.1 大环内酯第17-18页
        1.4.2 γ-丁内酯第18-19页
        1.4.3 其他内酯第19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5页
        2.1.1 菌株第21页
        2.1.2 培养基第21-22页
        2.1.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2-25页
    2.2 方法第25-27页
        2.2.1 抑菌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第25页
        2.2.2 活性物质跟踪与检测的方法第25-26页
        2.2.3 生测方法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第28-36页
    3.1 海洋放线菌TXC6-16产活性化合物的发酵合成及预处理工艺研究第28-30页
        3.1.1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产物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研究第28页
        3.1.2 海洋放线菌TXC6-16的初步发酵优化和放大第28页
        3.1.3 粗提物的热稳定性试验第28-29页
        3.1.4 粗提物的酸碱稳定性试验第29页
        3.1.5 海洋放线菌TXC6-16发酵液的预处理第29页
        3.1.6 代谢产物活性测定方法第29-3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3.2.1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代谢产物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研究第30页
        3.2.2 海洋放线菌TXC6-16的初步发酵优化和放大第30-31页
        3.2.3 粗提物的热稳定性试验第31页
        3.2.4 粗提物的酸碱稳定性试验第31-32页
        3.2.5 海洋放线菌TXC6-16发酵液的预处理第32-34页
        3.2.6 代谢产物的离体活性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测定第36-51页
    4.1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36-37页
        4.1.1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试验方法第36-37页
        4.1.2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组分TXC6-16-S4和TXC6-16-TLC-5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7页
        4.1.3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实验方法第3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7-50页
        4.2.1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37-47页
        4.2.2 化合物TXC6-16-TLC-5和TXC6-16-S4的定性活性检测第47页
        4.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7-48页
        4.2.4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测定第48-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海洋放线菌TXC6-16活性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第51-61页
    5.1 化合物TXC6-16-S4的结构鉴定第51-55页
    5.2 化合物TXC6-16-TLC-5的结构鉴定第55-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海洋放线菌TXC6-16的菌种鉴定第61-67页
    6.1 实验方法第61-62页
        6.1.1 菌落培养特征及菌株个体形态特征第61页
        6.1.2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实验第61-62页
        6.1.3 16SrDNA的抽提、测序及分析第62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6.2.1 菌株TXC6-16在8种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第62-63页
        6.2.2 菌株TXC6-16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的个体形态特征第63页
        6.2.3 菌株TXC6-16的生理生化特征第63-64页
        6.2.4 16SrDNA的基因测序第64-65页
        6.2.5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第65-66页
    6.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结论第67页
    7.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83页
    附录1第77-80页
    附录2第80-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DRG2通过调节谷氨酸转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NF-κB信号通路对正畸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