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5-16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阐释 | 第17-24页 |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 第17-18页 |
2.1.2 理想信念 | 第18-19页 |
2.1.3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 | 第19页 |
2.2 理想信念之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作用 | 第19-21页 |
2.2.1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动力激发作用 | 第19-20页 |
2.2.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价值指引作用 | 第20-21页 |
2.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灵净化作用 | 第21页 |
2.2.4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凝聚作用 | 第21页 |
2.3 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义 | 第21-24页 |
2.3.1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客观需要 | 第21-22页 |
2.3.2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诉求 | 第22页 |
2.3.3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2.3.4 有利于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按期保质实现 | 第23-24页 |
3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4-37页 |
3.1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 第24-26页 |
3.2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历史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26-28页 |
3.3 极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缺乏足够的信心 | 第28-30页 |
3.4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有一定偏差 | 第30-31页 |
3.5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我国基本国情缺乏准确的把握 | 第31-33页 |
3.6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资本主义文化存在盲目崇拜现象 | 第33-35页 |
3.7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有过宗教信仰或存在信仰的倾向 | 第35-37页 |
4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问题的教育原因分析 | 第37-48页 |
4.1 理念践行不够,理想信念教育导向性不强 | 第37-39页 |
4.2 内容不够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不强 | 第39-41页 |
4.3 机制不够健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性不足 | 第41-44页 |
4.4 方法不够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吸引力不足 | 第44-45页 |
4.5 研究不够深入,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化不够 | 第45-48页 |
5 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 第48-70页 |
5.1 践行先进理念,增强教育的导向性 | 第48-51页 |
5.1.1 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 第48-49页 |
5.1.2 坚持践行与时俱进理念 | 第49页 |
5.1.3 坚持践行系统整体性理念 | 第49-50页 |
5.1.4 坚持践行多方法教育理念 | 第50-51页 |
5.2 突出教育内容,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 第51-57页 |
5.2.1 强化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教育,坚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 第51-52页 |
5.2.2 强化党的伟大光辉历程教育,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第52-53页 |
5.2.3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教育,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第53-54页 |
5.2.4 增强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教育,准确把握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 第54-55页 |
5.2.5 加强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教育,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 第55-56页 |
5.2.6 延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争做当代合格入党积极分子 | 第56-57页 |
5.3 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育的长效性 | 第57-63页 |
5.3.1 健全落实教育主体责任制度 | 第57-58页 |
5.3.2 建立健全教育监督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5.3.3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培养制度 | 第59-60页 |
5.3.4 建立健全基本理论学习制度 | 第60-61页 |
5.3.5 探索建立分层逐级教育制度 | 第61-62页 |
5.3.6 健全落实动态调整退出制度 | 第62-63页 |
5.4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 第63-67页 |
5.4.1 坚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第63页 |
5.4.2 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正确方向,切实发挥高校党校品牌性作用 | 第63-64页 |
5.4.3 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凝聚思想共识的新方式 | 第64-65页 |
5.4.4 新媒体教育平台用好用活,切实筑牢引领跟党走的新阵地 | 第65页 |
5.4.5 加强高校学生理论性社团建设,展现理论性社团时代力量 | 第65-66页 |
5.4.6 充分运用榜样示范作用,倡导同龄人引领同龄人的新模式 | 第66页 |
5.4.7 坚持知行合一,把社会实践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 第66-67页 |
5.5 加强规律研究,提高教育科学化水平 | 第67-70页 |
5.5.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主体的研究 | 第67-68页 |
5.5.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客体的研究 | 第68页 |
5.5.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介体的研究 | 第68-69页 |
5.5.4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环体的研究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调查问卷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