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人因约束的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建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考虑人因的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分析概述 | 第20-30页 |
2.1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2.1.1 装配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第20-21页 |
2.1.2 混流装配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21-22页 |
2.1.3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基本描述 | 第22-24页 |
2.1.4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评价指标和分类 | 第24-25页 |
2.2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5-29页 |
2.2.1 求解方法的分类 | 第25-26页 |
2.2.2 遗传算法介绍 | 第26-27页 |
2.2.3 模拟退火算法介绍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人因工程学与混装线中操作工人的人因分析 | 第30-40页 |
3.1 人因工程学的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3.1.1 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3.1.2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3.1.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2 混流装配线中的人因工程学 | 第33-39页 |
3.2.1 混装线中操作工人的体力负荷分析 | 第34-36页 |
3.2.2 混装线中操作工人的脑力负荷分析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考虑人因约束的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建模 | 第40-46页 |
4.1 问题分析 | 第40-42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40-41页 |
4.1.2 前提假设 | 第41-42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4.2.1 符号定义 | 第42页 |
4.2.2 目标函数 | 第42-43页 |
4.2.3 约束条件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算例研究与分析 | 第46-56页 |
5.1 算例设计 | 第46-48页 |
5.2 算法设计 | 第48-52页 |
5.2.1 遗传算法 | 第48-50页 |
5.2.2 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 第50-52页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5.3.1 遗传算法仿真结果 | 第52-54页 |
5.3.2 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仿真结果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 | 第56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6-57页 |
6.3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