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分类第11-13页
        (二)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第13-16页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页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19页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页
        (二) 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第19-24页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在互动发展机制第19-22页
        (一) 基于社会分工的作用机制第19页
        (二) 基于价值链的作用机制第19-20页
        (三) 基于生态群落理论的作用机制第20-21页
        (四) 基于创新的作用机制第21-22页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阶段第22-24页
        (一) 萌芽阶段第22页
        (二) 互动阶段第22-23页
        (三) 融合阶段第23-24页
第三章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分析第24-38页
    一、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第24-30页
        (一) 安徽省制造业概述第24页
        (二) 安徽省制造业的整体实力第24-27页
        (三) 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第27-28页
        (四) 安徽省制造业区域分布情况第28-30页
    二、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概述第30-35页
        (一)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第30-31页
        (二)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概述第31-32页
        (三)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现状第32-35页
        (四)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各地市发展差异大第35页
    三、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关系分析第35-38页
        (一) 数据的获得及简述第35-36页
        (二) 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的总量分析第36-37页
        (三) 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实证分析第38-53页
    一、投入产出模型第38-46页
        (一) 方法介绍和指标的选择第38-40页
        (二)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界定第40-41页
        (三) 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第41-46页
    二、VAR模型第46-51页
        (一) 模型简介第46页
        (二)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第46-47页
        (三) 回归方程的设定第47页
        (四) 实验的步骤及结果说明第47-51页
    三、结论第51-53页
第五章 政策建议第53-58页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第53-55页
    二、提高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层次,加快产业升级第55-56页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长三角2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