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海牙儿童民事诱拐公约的背景与目的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海牙诱拐公约制定的背景 | 第15-18页 |
一、公约制定的社会背景 | 第15-16页 |
二、公约制定的法律背景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海牙诱拐公约的目的 | 第18-20页 |
一、快速返还儿童 | 第18-19页 |
二、尊重监护权和探视权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我国加入海牙诱拐公约的障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加入海牙儿童民事诱拐公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2-39页 |
第一节 我国加入公约的必要性 | 第22-32页 |
一、我国的国际法义务和国内法原则 | 第22-26页 |
二、跨国民事关系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26-32页 |
第二节 我国加入公约的可行性 | 第32-39页 |
一、我国国际司法行政合作的现状 | 第32-34页 |
二、我国关于监护权判决的执行状况 | 第34-36页 |
三、家事法律领域传统观念的转变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我国加入海牙儿童民事诱拐公约的制度安排 | 第39-53页 |
第一节 中央机关的指定 | 第39-45页 |
一、中央机关的功能和作用 | 第39-41页 |
二、各国指定中央机关的比较研究 | 第41-42页 |
三、我国应当指定的“中央机关” | 第42-45页 |
第二节 返还儿童的申请程序 | 第45-48页 |
一、申请程序的公约规定 | 第45-46页 |
二、各国申请返还儿童的做法 | 第46-47页 |
三、我国申请返还儿童的规定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费用和法律援助 | 第48-52页 |
第四节 公约的培训和教育机制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对海牙儿童民事诱拐公约辅助机制的利用 | 第53-57页 |
第一节 国际海牙法官网络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海牙国际诱拐儿童公约电子数据库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