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及调整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日益增加的住房保障需求第12-13页
        1.1.2 住房保障准入机制亟待完善第13页
        1.1.3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存在严重问题第13-16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 现实意义第17-18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3页
        1.4.1 住房保障第18-20页
        1.4.2 保障性住房第20页
        1.4.3 收入第20-22页
        1.4.4 住房保障收入线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26-46页
    2.1 社会保障理论第26-32页
        2.1.1 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第26-28页
        2.1.2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演变第28-30页
        2.1.3 我国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转变第30-32页
    2.2 住房保障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32-39页
        2.2.1 住房过滤理论对住房保障的启示第32-35页
        2.2.2 资产建设理论与住房保障的重要意义第35-37页
        2.2.3 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第37-38页
        2.2.4 公平、效率与住房保障第38-39页
    2.3 住房保障收入线相关研究及综述第39-44页
        2.3.1 住房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研究第39-40页
        2.3.2 关于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方面的研究第40-43页
        2.3.3 关于住房保障收入线调整机制方面的研究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的思路构建第46-66页
    3.1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依据第46-53页
        3.1.1 我国住房保障供应的政策取向第46-48页
        3.1.2 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的住房保障目标约束第48-51页
        3.1.3 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的政府保障能力约束第51-53页
    3.2 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3-55页
        3.2.1 居民基本居住需要第53-54页
        3.2.2 社会公平目标需要第54页
        3.2.3 政府住房保障能力第54-55页
    3.3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形成过程第55-56页
    3.4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方法视角第56-60页
        3.4.1 支出测定法第56-57页
        3.4.2 收入测定法第57-60页
    3.5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原则第60-64页
        3.5.1 适度性原则第60-61页
        3.5.2 地区性原则第61-62页
        3.5.3 动态性原则第62-63页
        3.5.4 可操作性原则第63-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政府保障能力视角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66-82页
    4.1 政府保障规模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思路第66-68页
        4.1.1 收入分布的基本原理第66-67页
        4.1.2 住房保障收入线与居民收入分布第67-68页
    4.2 政府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第68-70页
        4.2.1 政府适度住房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构建第68-69页
        4.2.2 数据来源与估计结果第69-70页
    4.3 居民收入分布拟合方法分析第70-72页
        4.3.1 居民收入分布拟合方法比较第70-71页
        4.3.2 居民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选择第71-72页
    4.4 案例分析第72-81页
        4.4.1 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第72-73页
        4.4.2 收入分布拟合分析第73-79页
        4.4.3 适度住房保障水平下的住房保障收入线测定第79-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居民支出视角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82-106页
    5.1 住房支付能力相关理论第82-86页
        5.1.1 住房支付能力的内涵第82-83页
        5.1.2 住房支付能力的测定方法第83-86页
    5.2 基于剩余收入法的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86-90页
        5.2.1 “剩余收入法”测定住房保障收入线的基本原理第86-87页
        5.2.2 购房支付能力与租房支付能力的探讨第87-88页
        5.2.3 居民的住房还款支付能力模型第88-90页
    5.3 “合理消费”标准的确定第90-93页
        5.3.1 “适足住房权”与“合理消费”标准第90-92页
        5.3.2 “适足住房权”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思路第92-93页
    5.4 基于居住贫困理念的绝对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93-95页
        5.4.1 居住贫困的内涵第93-94页
        5.4.2 生存需要下最低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4-95页
    5.5 基于ELES模型的相对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算第95-99页
        5.5.1 社会平均基本生活预算线的确定第96-98页
        5.5.2 尊严需要下动态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8-99页
    5.6 案例分析第99-104页
        5.6.1 绝对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99-101页
        5.6.2 相对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101-104页
    5.7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收入分配视角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106-130页
    6.1 收入差距与住房消费第106-110页
        6.1.1 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第106-108页
        6.1.2 住房价格上涨与收入差距扩大第108-110页
    6.2 住房保障收入线与住房保障收入分配效应第110-113页
        6.2.1 住房保障与收入分配第110-111页
        6.2.2 住房保障收入线设定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第111-113页
        6.2.3 收入分配效应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思路第113页
    6.3 保障性住房福利分析第113-120页
        6.3.1 保障性住房福利的经济学解析第114-115页
        6.3.2 保障性住房福利测算模型构建第115-118页
        6.3.3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第118-120页
    6.4 收入分配度量指标分析第120-123页
        6.4.1 基尼系数的定义第120-121页
        6.4.2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第121-123页
    6.5 案例分析第123-129页
        6.5.1 参数估计第123-125页
        6.5.2 住房保障福利测算第125-126页
        6.5.3 收入分配效应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定第126-129页
    6.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7章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调整机制第130-148页
    7.1 不同测定角度住房保障收入线之间的调整机制第130-132页
        7.1.1 不同测定角度住房保障收入线之间的关系第130-131页
        7.1.2 不同测定角度住房保障收入线之间的调整思路第131-132页
    7.2 时间跨度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调整机制第132-140页
        7.2.1 建立住房保障收入线调整机制的必要性第132-135页
        7.2.2 调整周期的确定第135-136页
        7.2.3 调整措施第136-139页
        7.2.4 调整机制的指数化第139-140页
    7.3 不同家庭结构住房保障收入线的调整机制第140-146页
        7.3.1 家庭人口因素对住房保障收入线的影响第140-142页
        7.3.2 调整思路第142页
        7.3.3 调整方法第142-144页
        7.3.4 案例分析第144-146页
    7.4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152页
    8.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148-149页
    8.2 论文的创新点第149-150页
    8.3 存在的不足第150页
    8.4 研究的进一步展望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54-156页
附录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价值评估在新能源客车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上市公司宇通客车为例
下一篇:基于Hadoop的农业大数据处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