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海藻酸盐的概述 | 第12-20页 |
1.1.1 海藻酸盐的化学改性 | 第13页 |
1.1.2 海藻酸盐凝胶的制备 | 第13-15页 |
1.1.3 海藻酸盐的应用 | 第15-20页 |
1.2 壳聚糖的概述 | 第20-24页 |
1.2.1 壳聚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20-21页 |
1.2.2 壳聚糖衍生物的大分类及相关应用 | 第21-24页 |
1.3 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物的作用形式及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1.3.1 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1.3.2 壳聚糖/海藻酸钠凝胶类的存在形式及应用 | 第25-27页 |
1.4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 第27-28页 |
1.4.1 基本概念 | 第28页 |
1.4.2 特点 | 第28页 |
1.4.3 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28页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壳聚糖衍生物和氧化海藻酸钠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6页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31-32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2.2.1 氧化海藻酸钠的制备 | 第32页 |
2.2.2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过程 | 第32-33页 |
2.3 测试及表征 | 第33-35页 |
2.3.1 海藻酸钠氧化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2.3.2 红外光谱 | 第34页 |
2.3.3 核磁共振 | 第34页 |
2.3.4 元素分析 | 第34页 |
2.3.5 热重 | 第34-35页 |
2.3.6 X射线衍射 | 第3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2.4.1 海藻酸钠氧化度曲线的建立 | 第35页 |
2.4.2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35-38页 |
2.4.3 壳聚糖衍生物的核磁分析 | 第38-40页 |
2.4.4 壳聚糖衍生物的元素分析 | 第40-41页 |
2.4.5 热重分析 | 第41-43页 |
2.4.6 壳聚糖衍生物的X射线衍射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氧化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46-63页 |
3.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46-47页 |
3.2 氧化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 | 第47-48页 |
3.2.1 载药微球制备过程 | 第47页 |
3.2.2 控制变量法考察各因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CCD实验设计 | 第48页 |
3.3 测试及表征 | 第48页 |
3.3.1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8页 |
3.3.2 EE(包封率)和LE(载药率)的测定 | 第48页 |
3.3.3 粒径的计算 | 第4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3.4.1 单因素条件下探讨各因素的影响 | 第48-53页 |
3.4.2 CCD-RSM设计及优化 | 第53-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氧化海藻酸钠/壳聚糖衍生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63-73页 |
4.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63-64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64页 |
4.3 测试及表征 | 第64-65页 |
4.3.1 红外光谱 | 第64页 |
4.3.2 热重分析 | 第64页 |
4.3.3 扫描电镜 | 第64页 |
4.3.4 体外模拟释放 | 第64-65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65-71页 |
4.4.1 红外分析 | 第65页 |
4.4.2 热重分析 | 第65-68页 |
4.4.3 药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8页 |
4.4.4 扫描电镜图 | 第68-69页 |
4.4.5 体外释放研究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