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6-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3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4.1 农村留守儿童 | 第11页 |
1.4.2 个案工作 | 第11-12页 |
1.4.3 人际交往 | 第12页 |
1.5 理论阐释 | 第12-15页 |
1.5.1 情绪ABC理论 | 第12-13页 |
1.5.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3-14页 |
1.5.3 增权理论 | 第14-15页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2 分析资料方法 | 第16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纳雍县C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探究 | 第17-28页 |
2.1 人际交往调查的基本现状 | 第17-18页 |
2.2 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状况 | 第18-22页 |
2.2.1 情绪稳定性状况 | 第18-19页 |
2.2.2 情感交流与归属状况 | 第19-20页 |
2.2.3 自卑自弃的心理状况 | 第20-21页 |
2.2.4 自我认识情况 | 第21-22页 |
2.3 C村留守儿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 第22-25页 |
2.3.1 C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 | 第22-24页 |
2.3.2 C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路径 | 第25-28页 |
2.4.1 个案工作的服务理念和方法 | 第25-26页 |
2.4.2 个案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6-28页 |
第3章 纳雍县C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 | 第28-58页 |
3.1 个案工作介入的相关案例分析 | 第28-55页 |
3.1.1 情绪问题型个案 | 第28-37页 |
3.1.2 情感与归属欠缺型个案 | 第37-46页 |
3.1.3 自我能力不足型个案 | 第46-54页 |
3.1.4 小结 | 第54-55页 |
3.2 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 | 第55-58页 |
3.2.1 个案工作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 第55页 |
3.2.2 个案工作对象 | 第55页 |
3.2.3 个案工作内容及发展过程 | 第55-56页 |
3.2.4 个案工作评估 | 第56-57页 |
3.2.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个案工作介入的困难及反思 | 第58-63页 |
4.1 个案工作介入的困难 | 第58-59页 |
4.1.1 资源链接相对困难 | 第58页 |
4.1.2 语言文化存在差异 | 第58-59页 |
4.1.3 认知程度不同 | 第59页 |
4.1.4 身份认同问题 | 第59页 |
4.2 个案工作介入的反思 | 第59-62页 |
4.2.1 具体实务方面的反思 | 第59-61页 |
4.2.2 介入效果的反思 | 第61-62页 |
4.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思考 | 第63-6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5.2 研究思考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