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中教师PCK的研究--以上海市Z校高一年级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0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6-7页 |
1.2 研究问题的阐述 | 第7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2.1 我国高中集合教学的研究 | 第10-17页 |
2.2 教师PCK的相关研究 | 第17-23页 |
2.3 文献研究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5-30页 |
3.1 Grossman的PCK“六要素”框架 | 第25-26页 |
3.2 沪教版二期课改对高中集合教学的要求 | 第26-28页 |
3.3 本文关于教师集合教学PCK概念框架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30-38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0-33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3-36页 |
4.3 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8-66页 |
5.1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 第38-53页 |
5.2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 第53-59页 |
5.3 《1.3 集合的运算》 | 第59-60页 |
5.4 《集合复习》与《测验讲评》 | 第60-63页 |
5.5 三位教师的集合教学PCK综合分析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6-75页 |
6.1 集合教学PCK分析 | 第66-70页 |
6.2 三位教师集合教学分析 | 第70-72页 |
6.3 三位教师PCK的发展建议 | 第72-73页 |
6.4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继研究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