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1 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 | 第11页 |
1.1.2 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1.3 高级氧化技术在生物难降解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1.2 电催化氧化技术 | 第15-17页 |
1.2.1 电催化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15页 |
1.2.2 阳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 第15-17页 |
1.2.3 二氧化铅(PbO_2)电极 | 第17页 |
1.3 高性能改性PbO_2电极的开发 | 第17-20页 |
1.3.1 常用的改性方法及特点 | 第17-18页 |
1.3.2 咪唑基离子液体的特性 | 第18-19页 |
1.3.3 咪唑基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PbO_2电极降解有机废水的机理 | 第20-21页 |
1.4.1 苯酚在PbO_2电极上的降解历程 | 第20页 |
1.4.2 ·OH的特性简介 | 第20页 |
1.4.3 ·OH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 改性PbO_2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改性PbO_2电极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电极的形貌及晶体结构表征 | 第25-26页 |
2.2.4 电极表面接触角测试 | 第26页 |
2.2.5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2.3.1 电极形貌及晶体结构表征结果 | 第27-31页 |
2.3.2 电极表面接触角测试结果 | 第31-32页 |
2.3.3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改性PbO_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3.3.1 改性PbO_2电极对苯酚的去除率与动力学分析 | 第39-40页 |
3.3.2 改性PbO_2电极对COD的去除率与动力学分析 | 第40-43页 |
3.3.3 改性PbO_2电极的·OH生成量及动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3.3.4 电极的稳定性研究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电催化氧化苯酚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 第47-63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7-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4.3.1 不同阳极材料对比实验 | 第48-49页 |
4.3.2 外部能量输入对COD去除率及·OH生成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脉冲电源对COD去除率及·OH生成量的影响 | 第50页 |
4.3.4 苯酚的降解历程 | 第50-5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4.4.1 不同阳极材料的COD去除率及·OH生成量 | 第51-52页 |
4.4.2 外部能量输入对COD去除率及·OH生成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3 脉冲电源对COD去除率及·OH生成量的影响 | 第54-58页 |
4.4.4 苯酚的降解历程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