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21页 |
1.1 流动儿童 | 第10-11页 |
1.2 文化认同 | 第11-13页 |
1.2.1 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态度 | 第11-12页 |
1.2.2 文化认同的理论模型 | 第12-13页 |
1.3 母亲教养方式 | 第13-15页 |
1.3.1 母亲教养方式的界定 | 第13-14页 |
1.3.2 母亲教养方式的分类 | 第14-15页 |
1.4 心理适应 | 第15-16页 |
1.4.1 心理适应的界定 | 第15页 |
1.4.2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 | 第15-16页 |
1.5 文化认同、心理适应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1.5.1 文化认同、文化融入态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16-18页 |
1.5.2 母亲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6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1.7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1-23页 |
2.2.1 自尊量表 | 第21页 |
2.2.2 幸福感量表 | 第21页 |
2.2.3 孤独感量表 | 第21-22页 |
2.2.4 抑郁量表 | 第22页 |
2.2.5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第22页 |
2.2.6 社会和文化融入量表(SCAS) | 第22-23页 |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3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23-35页 |
3.1 社会和文化融入量表的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3.1.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3.1.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2 文化融入态度 | 第25-27页 |
3.2.1 文化融入态度的聚类分析 | 第25-26页 |
3.2.2 文化融入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26-27页 |
3.2.3 文化融入态度在心理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 第27页 |
3.3 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27-31页 |
3.3.1 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3.3.2 流动儿童文化认同对心理适应影响的路径分析 | 第28-31页 |
3.4 流动儿童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母亲教养方式的作用 | 第31-35页 |
3.4.1 母亲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3.4.2 母亲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 | 第32-35页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5-39页 |
4.1 流动儿童文化融入态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35-36页 |
4.2 流动儿童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36页 |
4.3 母亲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文化认同和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36-38页 |
4.3.1 母亲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 | 第36-37页 |
4.3.2 接纳温暖对流动儿童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应 | 第37页 |
4.3.3 控制对流动儿童文化认同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应 | 第37-38页 |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4.4.1 研究不足 | 第38-39页 |
4.4.2 展望 | 第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