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充电信息互联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1-12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相关技术第13-25页
    2.1 充电服务系统与接入终端数据通信规约第13-17页
        2.1.1 规约结构第13-15页
        2.1.2 协议启动帧第15页
        2.1.3 充电桩传输信息数据项第15-16页
        2.1.4 车载终端传输信息数据项第16-17页
    2.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第17-24页
        2.2.1 充电设施的类型第17-18页
        2.2.2 充电设施的接入第18-21页
        2.2.3 充电设施充电模式第21-22页
        2.2.4 充电设施分布规划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电动汽车充电预约推荐算法研究第25-37页
    3.1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路径优化算法第25-30页
        3.1.1 TDFP算法第25-26页
        3.1.2 基于TDFP算法的改进(DTDPF)第26-28页
        3.1.3 DTDFP算法验证第28-30页
    3.2 电动汽车充电预约推荐算法第30-36页
        3.2.1 传统推荐算法研究第30-33页
        3.2.2 基于路径优化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改进第33-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车联网充电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7-51页
    4.1 系统架构第37页
    4.2 功能架构第37-38页
    4.3 充电预约模块功能实现第38-43页
        4.3.1 充电预约功能客户端实现第39-41页
        4.3.2 充电预约功能服务器端实现第41-43页
    4.4 车载终端子模块功能实现第43-50页
        4.4.1 启动蓝牙服务第44-45页
        4.4.2 车辆监控第45-47页
        4.4.3 地图导航第47-48页
        4.4.4 账户管理第48-49页
        4.4.5 系统设置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材料褶皱夹芯结构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OFDM的车联网通信系统基带设计与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