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陈怡古诗词题材无伴奏合唱的创作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凡例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三、无伴奏合唱界定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陈怡及其作品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陈怡的生平简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陈怡作品概述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范围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词曲关系与结构思维 | 第21-50页 |
第一节 题材选择 | 第21-24页 |
第二节 音乐造型与意境塑造 | 第24-42页 |
一、旋律特征与朗诵语调 | 第24-33页 |
二、声部组织与意境美 | 第33-42页 |
第三节 结构思维 | 第42-50页 |
一、借用诗词结构思维 | 第43-48页 |
二、单章与套曲的结构思维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音乐结构要素的个性化创作特征 | 第50-72页 |
第一节 音高材料与音调特征 | 第50-58页 |
一、调式音阶的运用 | 第50-53页 |
二、吟唱风格和衬词的运用 | 第53-58页 |
第二节 节奏组合 | 第58-63页 |
一、常用的节奏组合 | 第58-61页 |
二、特殊节奏的运用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和声形态 | 第63-72页 |
一、五声性和声 | 第64-68页 |
二、复杂结构 | 第68-70页 |
三、线性结构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一 | 第77-81页 |
附录二 | 第81-85页 |
附录三 | 第85-97页 |
附录四 | 第97-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