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24页 |
1.1 膜分离技术介绍 | 第11-13页 |
1.1.1 膜的分类和分离特点 | 第11-12页 |
1.1.2 常见的膜材料及各自特点 | 第12-13页 |
1.2 PVDF、PFSA、CNTs简介 | 第13-16页 |
1.2.1 PVDF简介 | 第13-14页 |
1.2.2 PFSA简介 | 第14页 |
1.2.3 CNTs及其功能化简介 | 第14-16页 |
1.3 TIPS法和NIPS法简介 | 第16-22页 |
1.3.1 TIPS法和NIPS法定义 | 第16页 |
1.3.2 TIPS法和NIPS法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1.3.3 TIPS法和NIPS法的影响因素 | 第17-22页 |
1.4 课题提出及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TIPS法制备PVDF/O-MWNTs膜及其表征 | 第24-44页 |
2.1 引言 | 第24-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药品 | 第27页 |
2.2.2 氧化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O-MWNTs的表征 | 第28页 |
2.2.4 PVDF/O-MWNTs膜的制备 | 第28页 |
2.2.5 PVDF/O-MWNTs膜的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2.2.6 孔隙率及动态接触角测试 | 第29页 |
2.2.7 渗透及截留性能 | 第29-30页 |
2.2.8 机械性能 | 第30页 |
2.2.9 PVDF结晶行为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3.1 O-MWNTs的表征 | 第31-32页 |
2.3.2 结构表征 | 第32-38页 |
2.3.3 动态接触角和孔隙率 | 第38-39页 |
2.3.4 渗透及截留性能 | 第39-40页 |
2.3.5 机械性能 | 第40-41页 |
2.3.6 PVDF结晶行为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不同添加剂对PVDF/O-MWNTs膜的性能影响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药品 | 第44-45页 |
3.2.2 O-MWNTs的制备 | 第45页 |
3.2.3 膜的制备 | 第45页 |
3.2.4 膜的结构表征 | 第45页 |
3.2.5 动态接触角和孔隙率 | 第45-46页 |
3.2.6 渗透及截留性能 | 第46页 |
3.2.7 机械性能 | 第46页 |
3.2.8 PVDF结晶行为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46-49页 |
3.3.2 动态接触角 | 第49-51页 |
3.3.3 渗透和截留性能 | 第51页 |
3.3.4 机械性能 | 第51-52页 |
3.3.5 PVDF结晶行为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复合热致相法制备PVDF/PFSA荷电膜及其表征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4.2.1 药品 | 第54-55页 |
4.2.2 PVDF/PFSA荷电膜的制备 | 第55页 |
4.2.3 形貌表征 | 第55页 |
4.2.4 PVDF/PFSA荷电膜的孔隙率、接触角、渗透及截留性能 | 第55-56页 |
4.2.5 动电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4.2.6 PVDF结晶行为和结晶度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4.3.1 PVDF/PFSA荷电膜结构表征 | 第58-61页 |
4.3.2 亲水性测试 | 第61-62页 |
4.3.3 渗透性能和截留性能 | 第62-64页 |
4.3.4 动电性能测试 | 第64-66页 |
4.3.5 PVDF结晶行为和结晶度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绩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