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动能凝聚分离模块雾滴去除性能实验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除雾器概述第10-17页
        1.2.1 除雾器的类型第10-15页
        1.2.2 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及设计参数第15-17页
    1.3 除雾器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动能凝聚分离模块雾滴去除性能实验研究及对比第19-38页
    2.1 动能凝聚分离模块结构与机理分析第19-20页
    2.2 实验装置的搭建第20-24页
        2.2.1 喷淋系统第21-22页
        2.2.2 除雾装置的设计第22页
        2.2.3 鼓风系统第22-23页
        2.2.4 高效板的布设第23-24页
    2.3 实验方案的制定第24-29页
        2.3.1 实验参数及研究方法的确定第24页
        2.3.2 实验仪器与方法的确定第24-27页
        2.3.3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第27-29页
    2.4 实验结果分析第29-35页
        2.4.1 模块层数对分离模块性能影响第29-30页
        2.4.2 气体流速对分离模块性能影响第30-33页
        2.4.3 气速方向与模块板层角度关系对分离模块性能影响第33-35页
    2.5 实验结果与文献对比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动能凝聚分离模块雾滴去除过程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8-53页
    3.1 数值模型理论基础第38-42页
        3.1.1 计算流体力学的诞生及优缺点第38-39页
        3.1.2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第39页
        3.1.3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过程第39-41页
        3.1.4 湍流理论及模型第41页
        3.1.5 两相流理论及模型第41-42页
    3.2 数值模拟条件第42-47页
        3.2.1 模型简化第42-43页
        3.2.2 控制方程第43-46页
        3.2.3 网格划分第46页
        3.2.4 边界条件设置第46-47页
    3.3 数值模型尺寸简化与验证第47-51页
        3.3.1 网格划分与边界参数第47-48页
        3.3.2 流场及参数对比分析第48-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动能凝聚分离模块雾滴去除性能数值模拟及验证第53-71页
    4.1 模拟参数的确定第53-54页
    4.2 模块层数对分离模块流场及压力损失的影响第54-57页
    4.3 雾滴粒径对分离模块除雾效率的影响第57-59页
    4.4 分离模块间距对分离模块流场及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4.4.1 分离模块间距对分离模块流场的影响第59-61页
        4.4.2 分离模块间距对分离模块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4.5 气体流速对动能凝聚分离模块流场及性能的影响第62-65页
        4.5.1 气体流速对分离模块流场的影响第63-64页
        4.5.2 气体流速对分离模块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4.6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第65-69页
    4.7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滤组合工艺处理含锶废水及缓解膜污染的研究
下一篇:住宅建筑通风量测量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