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油气井提高采收率设备论文

聚合物驱潜油电泵井选井选泵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10页
前言第10-14页
第一章 聚合物驱油井产能预测第14-17页
    1.1 地层流体流变性第14页
    1.2 油井流入动态数学模型及求解第14-17页
        1.2.1 假设条件第14页
        1.2.2 基本微分方程第14-16页
        1.2.3 产能预测方程第16-17页
第二章 潜油电泵约束条件及设备的优选第17-25页
    2.1 宽流道新型叶导轮潜油电泵第17页
        2.1.1 宽流道新型叶导轮潜油电泵技术原理第17页
        2.1.2 宽流道新型叶导轮潜油电泵优点第17页
    2.2 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曲线及粘度校正第17-19页
    2.3 约束条件第19-23页
        2.3.1 潜油电泵沉没度的约束条件第19-21页
        2.3.2 泵挂深度的约束条件第21-23页
    2.4 双保护器的使用第23页
    2.5 大功率电机及电缆的选择第23-25页
        2.5.1 电机的选择第23-24页
        2.5.2 电缆的选择第24-25页
第三章 聚合物驱井筒流体温度压力分析及计算第25-37页
    3.1 井筒流体温度分析第25-27页
        3.1.1 从井底到电机下流体温度分布计算公式第25-26页
        3.1.2 泵出口温度计算公式第26-27页
        3.1.3 泵出口至井口温度分布计算公式第27页
    3.2 井筒流体压力分析第27-31页
        3.2.1 潜油电泵井的生产系统分析第27-28页
        3.2.2 井筒流体分析第28-31页
    3.3 井筒压力计算公式第31-32页
        3.3.1 井底到泵吸入口压降第31页
        3.3.2 泵排出口压力与泵吸入口压力的压差第31页
        3.3.3 井筒压差第31-32页
    3.4 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第32-35页
    3.5 井筒流体温度和压力计算第35-37页
第四章 聚合物驱潜油电泵井选井选泵优化设计第37-44页
    4.1 优化设计原则第37页
        4.1.1 选井原则第37页
        4.1.2 选泵原则第37页
    4.2 优化设计方法第37-38页
        4.2.1 节点系统分析第37-38页
        4.2.2 油气井生产系统第38页
        4.2.3 节点第38页
    4.3 优化设计模型第38-40页
    4.4 优化设计步骤第40-44页
第五章“聚合物驱潜油电泵井选井选泵优化设计”程序编制及实例应用第44-57页
    5.1 程序功能第44页
    5.2 运行环境第44页
    5.3 程序操作第44-55页
        5.3.1 程序开始界面第44-46页
        5.3.2 程序操作主界面第46-47页
        5.3.3 程序沉没度和泵挂深度约束条件界面第47页
        5.3.4 IPR曲线绘制界面第47-48页
        5.3.5 产能预测界面第48-49页
        5.3.6 优选电泵界面第49页
        5.3.7 扬程等参数计算界面第49-50页
        5.3.8 电泵级数确定界面第50-51页
        5.3.9 电机选择界面第51-52页
        5.3.10 电缆选择界面第52-54页
        5.3.11 温度迭代界面第54页
        5.3.12 结果输出界面第54-55页
    5.4 应用实例第55-57页
        5.4.1 基本参数第55页
        5.4.2 优化结果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72页
    A-1 基本参数第63-68页
    A-2 优化结果第68-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空间效应研究--以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