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南部片区空间整合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 第20-32页 |
·城市空间和空间整合 | 第20-22页 |
·城市空间 | 第20-21页 |
·城市空间整合 | 第21-22页 |
·城市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8页 |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城市空间自组织与他组织理论 | 第23-24页 |
·多核心理论 | 第24-27页 |
·新城市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城市空间整合的实践研究 | 第28-31页 |
·区域角度的空间整合 | 第28-30页 |
·以专项为主的空间整合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城市空间整合的理论与模式 | 第32-48页 |
·城市空间整合理论 | 第32-35页 |
·空间形态的整合 | 第32-33页 |
·空间结构的整合 | 第33-34页 |
·功能布局的整合 | 第34-35页 |
·城市空间整合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行政因素 | 第35-37页 |
·产业经济发展因素 | 第37-38页 |
·基础设施因素 | 第38-39页 |
·其它外部因素 | 第39页 |
·城市空间整合内容 | 第39-45页 |
·行政管理整合 | 第39-41页 |
·产业的整合 | 第41-42页 |
·基础设施的整合 | 第42-43页 |
·生态环境的整合 | 第43-45页 |
·城市空间布局整合模式 | 第45-47页 |
·集中式空间布局 | 第45-46页 |
·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 | 第46页 |
·点—轴空间布局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德州市南部片区空间演化特征回顾 | 第48-60页 |
·从“单中心”到“一心多团”的空间发展历程 | 第48-52页 |
·古代时期—单中心模式 | 第48-49页 |
·近代时期—轴向发展模式 | 第49-50页 |
·现代时期—“一心多团”空间模式 | 第50-52页 |
·从“萌芽”到“突进”的空间发展历程 | 第52-56页 |
·初级时期—“萌芽” | 第52-53页 |
·成长时期—“待发” | 第53-55页 |
·快速扩张时期—“突进” | 第55-56页 |
·影响空间演化的主导因素 | 第56-59页 |
·城市经济发展 | 第56页 |
·产业的发展 | 第56-57页 |
·道路交通发展 | 第57-59页 |
·自然条件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德州市南部片区空间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60-76页 |
·德州市南部片区空间发展现状特征 | 第60-69页 |
·生活空间发展 | 第60-62页 |
·产业空间发展 | 第62-64页 |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 第64-66页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66-68页 |
·总体空间特征 | 第68-69页 |
·德州市南部片区空间发展问题 | 第69-75页 |
·空间发展无序,生态环境破坏 | 第69-70页 |
·城市用地混乱,空间支离破碎 | 第70-72页 |
·对外交通建设,整体空间分割 | 第72-73页 |
·产业聚集度不高,吸引力低 | 第73-74页 |
·管理缺乏衔接,行政分割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基于动态变化的空间整合策略 | 第76-97页 |
·空间整合的内外驱动背景 | 第76-79页 |
·外部力量—区域定位 | 第77-78页 |
·内部结构—增长驱动 | 第78-79页 |
·行政管理—发展受限 | 第79页 |
·多种发展选择的空间布局模式 | 第79-87页 |
·圈层集中式—强化中心地位 | 第80-81页 |
·双核多组团—构筑生态城镇 | 第81-83页 |
·轴向间隙式—培育区域核心 | 第83-85页 |
·整体空间整合结构 | 第85-87页 |
·各主导因素的空间布局 | 第87-93页 |
·产业空间的整合 | 第87-89页 |
·道路交通系统的整合 | 第89-91页 |
·生态空间的整合 | 第91-93页 |
·保障实施建议 | 第93-96页 |
·建立互惠共赢的协调管理 | 第94-95页 |
·提供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 第95-96页 |
·开展统一规范的监督实施 | 第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97-100页 |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97-99页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创新点 | 第98-99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8页 |
专著 | 第100-102页 |
期刊杂志 | 第102-105页 |
学位论文 | 第105-107页 |
其它相关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