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饶宗颐词及词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5页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3页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饶宗颐家世生平及词学交游第15-35页
    第一节 家世生平第15-17页
        一、解字说名第15-16页
        二、家学渊源第16-17页
    第二节 词学缘起第17-20页
    第三节 词学交游第20-35页
        一、海内圈第21-27页
        二、亚洲圈第27-30页
        三、欧美圈第30-35页
第二章 饶宗颐词的创作轨迹与人生境界第35-48页
    第一节 1939—1969 年:乡国之忧寄“琴心”第36-39页
    第二节 1970—1979 年:词境追求“形而上”第39-43页
    第三节 1980年至21世纪:渐臻淡然通脱境第43-48页
第三章 饶宗颐词的形式特征与审美取向第48-78页
    第一节 学人之词的品质与风格第48-52页
    第二节 和韵:在因循中自树个性第52-63页
        一、和韵作品统计第52-59页
        二、和韵对象分析第59-63页
    第三节 精品意识与词艺锤炼第63-71页
        一、词调运用第63-65页
        二、重视音律第65-66页
        三、以禅入词第66-68页
        四、以画入词第68-69页
        五、檃栝入词第69-71页
    第四节 意象偏爱与人格完善第71-78页
        一、“雪”意象第72-75页
        二、“梅”意象第75-78页
第四章 饶宗颐的词学思想第78-98页
    第一节 宋词论第78-86页
        一、重“浑成”第78-81页
        二、尚“高韵”第81-83页
        三、主“多元”第83-86页
    第二节 清词论第86-93页
        一、承袭常州词派词学观念第87-92页
        二、不废浙西、阳羡二派主张第92-93页
    第三节 词境论第93-98页
        一、倡导“幽敻”第93-95页
        二、指出“向上一路”第95-98页
结语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附录:“选堂词”注释第105-303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303-304页
后记第304-307页

论文共3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语文教材文化变迁研究--以人教社五个版本教材为例
下一篇:学校本位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