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无机纳米材料模拟酶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19页 |
1.1.1 纳米材料模拟酶 | 第15-16页 |
1.1.2 纳米材料模拟酶活性的评价方法与应用 | 第16页 |
1.1.3 无机纳米材料模拟酶催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1.2 无机介孔材料(IMs)的制备与模拟酶性能 | 第19-22页 |
1.2.1 介孔催化材料的分类 | 第20页 |
1.2.2 IMs的成孔机理 | 第20-21页 |
1.2.3 IMs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1.2.4 IMs绿色合成 | 第21页 |
1.2.5 IMs模拟酶 | 第21-22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的制备与模拟酶性能 | 第22-24页 |
1.3.1 MOFs的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1.3.2 MOFs的合成方法 | 第23页 |
1.3.3 MOFs的模拟酶性能 | 第23-24页 |
1.4 光敏分子印迹聚合物(PMIPs)膜的制备与分析应用 | 第24-26页 |
1.4.1 光敏分子印迹聚合物(PMIPs)单体的选择 | 第25-26页 |
1.4.2 MIPs水凝胶的制备与分析应用 | 第26页 |
1.5 结论与展望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于绿色合成方法的介孔Fe_3O_4制备及孔结构对其模拟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44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2.2.2 仪器与装置 | 第29-30页 |
2.2.3 介孔纳米Fe_3O_4的制备 | 第30页 |
2.2.4 模拟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30页 |
2.2.5 葡萄糖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 结果及讨论 | 第31-41页 |
2.3.1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31-35页 |
2.3.2 材料的成孔机理讨论 | 第35页 |
2.3.3 模拟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35-38页 |
2.3.4 介孔材料催化反应机理讨论 | 第38-40页 |
2.3.5 过氧化氢与葡萄糖的测定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 介孔Co_3O_4的非模板法制备及孔结构对其模拟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56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3.2.2 仪器与装置 | 第45页 |
3.2.3 介孔Co_3O_4的制备 | 第45页 |
3.2.4 介孔纳米Co_3O_4材料过氧化物酶特性及显色反应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3.2.5 葡萄糖的测定 | 第46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46-55页 |
3.3.1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46-50页 |
3.3.2 介孔材料的成孔机理 | 第50页 |
3.3.3 模拟酶催化活性、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50-53页 |
3.3.4 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测定 | 第53-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介孔CoFe_2O_4的制备及孔结构对其模拟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4.2.2 仪器与装置 | 第56-57页 |
4.2.3 介孔CoFe_2O_4的制备 | 第57页 |
4.2.4 介孔CoFe_2O_4材料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57页 |
4.2.5 葡萄糖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 结果及讨论 | 第58-66页 |
4.3.1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58-62页 |
4.3.2 介孔CoFe_2O_4材料的成孔机理 | 第62页 |
4.3.3 模拟酶催化活性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62-65页 |
4.3.4 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测定 | 第6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水相原位自组装制备MOF复合介孔氧化铁及其模拟酶活性研究 | 第68-86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69页 |
5.2.2 仪器与装置 | 第69页 |
5.2.3 ZIF-67的制备 | 第69-70页 |
5.2.4 介孔Fe_2O_3的制备 | 第70页 |
5.2.5 ZIF-67@介孔Fe_2O_3的制备 | 第70页 |
5.2.6 介孔Fe_3O_4的制备 | 第70页 |
5.2.7 ZIF-67@介孔Fe_3O_4的制备 | 第70-71页 |
5.2.8 模拟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71页 |
5.2.9 葡萄糖的测定 | 第71页 |
5.3 结果及讨论 | 第71-84页 |
5.3.1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71-78页 |
5.3.2 模拟酶催化活性影响因素及稳态动力学 | 第78-81页 |
5.3.3 复合材料模拟酶活性增强的原因分析 | 第81-82页 |
5.3.4 过氧化氢与葡萄糖的测定 | 第82-84页 |
5.4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光敏分子印迹水凝胶膜的制备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四环素 | 第86-96页 |
6.1 引言 | 第86-8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7-89页 |
6.2.1 材料和试剂 | 第87-88页 |
6.2.2 四环素-分子印迹水凝胶的制备 | 第88页 |
6.2.3 分子印迹水凝胶膜的制备 | 第88页 |
6.2.4 光谱表征和光致异构化研究 | 第88-89页 |
6.2.5 四环素浓度对光致异构化速率的影响 | 第89页 |
6.2.6 四环素加标牛奶样品的准备 | 第8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4页 |
6.3.1 分子印迹水凝胶和分子印迹水凝胶膜的制备 | 第89-91页 |
6.3.2 分子印迹水凝胶的光致异构化性能 | 第91-92页 |
6.3.3 光致异构化速率与四环素浓度间的关系 | 第92-93页 |
6.3.4 实际样品中痕量四环素的检测 | 第93-94页 |
6.4 小结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2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