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9页 |
1.1 高亮度光纤激光的发展现状与受限因素 | 第18-26页 |
1.1.1 高亮度宽谱光纤激光的发展现状与受限因素 | 第18-22页 |
1.1.2 高亮度窄线宽激光的发展现状和亮度提升瓶颈 | 第22-26页 |
1.2 光纤激光光束合成技术简介 | 第26-35页 |
1.2.1 光纤激光非相干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1.2.2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8-35页 |
1.3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5-3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基于全光纤结构的高亮度窄线宽保偏放大器研究 | 第39-62页 |
2.1 基于高掺杂增益光纤的高亮度窄线宽保偏放大器研究 | 第39-44页 |
2.1.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2.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2.2 基于ASE源窄带滤波的高亮度窄线宽保偏放大器研究 | 第44-54页 |
2.2.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2.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2.3 基于级联相位调制方法的高亮度窄线宽保偏放大器研究 | 第54-60页 |
2.3.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2.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高功率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62-112页 |
3.1 相干偏振合成系统概述 | 第62-63页 |
3.2 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综合理论模型 | 第63-67页 |
3.2.1 单个合成单元的普适理论模型 | 第63-66页 |
3.2.2 相干偏振合成系统向多路拓展的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3.3 相位控制系统特性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67-76页 |
3.3.1 理论模型 | 第67-69页 |
3.3.2 实验验证系统设计 | 第69-70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3.3.4 大阵元相干偏振合成系统对相位控制系统锁相精度的要求 | 第75-76页 |
3.4 单元光束特性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76-92页 |
3.4.1 偏振纯度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2 高阶模式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77-83页 |
3.4.3 谱线展宽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83-92页 |
3.5 合成元件特性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92-109页 |
3.5.1 合成元件本征损耗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92页 |
3.5.2 准直器输出特性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92-99页 |
3.5.3 同轴性误差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99-101页 |
3.5.4 合成元件热效应对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影响 | 第101-10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四章 高功率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论证 | 第112-131页 |
4.1 相位控制系统用于高功率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可行性论证 | 第112-117页 |
4.1.1 相位控制系统简介 | 第112-114页 |
4.1.2 相位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114-115页 |
4.1.3 高功率窄线宽保偏放大器相位噪声特性分析 | 第115-116页 |
4.1.4 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法 | 第116-117页 |
4.2 高精度光程调节与控制系统设计 | 第117-121页 |
4.2.1 精度梯变式光程调节与控制系统简介 | 第117-118页 |
4.2.2 精度梯变式光程控制系统设计模块 | 第118-119页 |
4.2.3 高精度光程调节与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实验验证 | 第119-120页 |
4.2.4 高功率、多阵元合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与进一步优化方法 | 第120-121页 |
4.3 高功率下合成元件的性能分析、可行性论证与系统优化 | 第121-129页 |
4.3.1 高功率下准直器动态倾斜抖动幅度测试与可行性分析 | 第121-122页 |
4.3.2 高功率下合成元件热透镜效应测试与可行性分析 | 第122-124页 |
4.3.3 准直系统的优化设计、性能测试和可行性分析 | 第124-128页 |
4.3.4 热透镜效应理论分析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实验验证 | 第128-12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五章 高功率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131-151页 |
5.1 四路两百瓦级单频保偏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偏振合成实验 | 第131-136页 |
5.1.1 系统结构 | 第131-132页 |
5.1.2 结果分析 | 第132-136页 |
5.2 四路五百瓦级保偏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偏振合成实验 | 第136-144页 |
5.2.1 四路五百瓦级窄线宽保偏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偏振合成实验 | 第136-142页 |
5.2.2 四路五百瓦级多波长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偏振合成实验 | 第142-144页 |
5.3 基于千瓦级窄线宽保偏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偏振合成实验 | 第144-149页 |
5.3.1 系统结构 | 第144-145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145-147页 |
5.3.3 高功率、大阵元相干偏振合成系统的再思考 | 第147-1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51-158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相关成果 | 第151-154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4-156页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