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秸秆覆盖栽培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6页
        1.2.1 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11-12页
            1.2.1.1 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11-12页
            1.2.1.2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12页
        1.2.2 秸秆覆盖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12-16页
            1.2.2.1 秸秆覆盖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第12-14页
            1.2.2.2 秸秆覆盖对小麦的减产效应第14-16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16页
        2.1.2 试验设计第16-17页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7-18页
            2.1.3.1 土壤温度测定第17页
            2.1.3.2 灌浆速率的测定与计算第17-18页
            2.1.3.3 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第18页
            2.1.3.4 主茎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第18页
            2.1.3.5 产量及其三要素的测定第18页
        2.1.4 数据处理第18-19页
第三章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相关农艺指标的影响第19-27页
    3.1 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差异第19-21页
    3.2 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第21页
    3.3 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的差异第21-22页
    3.4 主茎籽粒灌浆速率差异第22-24页
        3.4.1 主茎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第22-23页
        3.4.2 主茎灌浆速率的影响第23-24页
    3.5 成熟期主茎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第24-25页
    3.6 开花后主茎干物质转移和积累第25-27页
第四章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第27-41页
    4.1 全生育期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第27页
    4.2 不同生育时期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第27-29页
    4.3 不同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差异第29-30页
    4.4 土壤温度的时空动态差异第30-32页
    4.5 土壤温度日变化第32-39页
        4.5.1 全生育期各土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差异第32-33页
        4.5.2 各生育时期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日变化差异第33-34页
        4.5.3 土壤温度日变化时空动态差异第34-37页
        4.5.4 开花期各土层温度日变化的差异第37-38页
        4.5.5 各生育时期 0~25 cm土壤温度日较差第38-39页
    4.6 各生育阶段 0~25 cm土壤温度积温及生育进程第39-40页
    4.7 各生育阶段0~25cm土壤日较差和积温与产量及其三要素的相关性第40-41页
第五章 覆盖材料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第41-47页
    5.1 覆盖材料对产量的影响第41-42页
    5.2 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42-47页
        5.2.1 开花期~乳熟期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第42-43页
        5.2.2 开花期~蜡熟期不同生育时期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第43-44页
        5.2.3 不同土层开花期-乳熟期土壤温度差异第44-45页
        5.2.4 开花期~蜡熟期各生育时期和土层土壤温度的时空动态差异第45-47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47-51页
    6.1 讨论第47-48页
        6.1.1 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47-48页
        6.1.2 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48页
        6.1.3 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48页
    6.2 结论第48-49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糜蛋白酶与药物分子的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溶液进样与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硫化物矿物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