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3-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α-糜蛋白酶(ChT) | 第13-14页 |
1.3 ChT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常用化学发光体系及应用 | 第16-19页 |
1.4.2 纳米粒子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应用 | 第19页 |
1.5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 第19-21页 |
1.5.1 鲁米诺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 第20页 |
1.5.2 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 | 第20页 |
1.5.3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3-56页 |
第二章 鲁米诺-α-糜蛋白酶化学发光体系 | 第23-29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4-29页 |
2.3.1 流路设计 | 第24-25页 |
2.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5页 |
2.3.3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考察 | 第25-26页 |
2.3.4 化学发光强度-时间关系 | 第26页 |
2.3.5 体系发光反应机理探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α-糜蛋白酶与黄酮类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29-41页 |
3.1 前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3.1 化学发光体系稳定性实验 | 第32页 |
3.3.2 相对化学发光强度-时问关系 | 第32-33页 |
3.3.3 △I vs LnC_(flavonoids)关系 | 第33-34页 |
3.3.4 相互作用参数测定 | 第34-35页 |
3.3.5 结合模式 | 第35-36页 |
3.3.6 相互作用的分子对接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3.7 K_D与药物结构关系 | 第39-40页 |
3.4 化学发光可能机理分析 | 第40页 |
3.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唾液中克拉霉素含量的连续测定 | 第41-50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4.2.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41-42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4.3.1 相对化学发光强度-时间关系 | 第43页 |
4.3.2 FI-CL法测定CLA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第43-44页 |
4.3.3 CLA的测定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44-45页 |
4.3.4 干扰实验 | 第45页 |
4.3.5 ChT与CLA相互作用研究 | 第45-46页 |
4.4 化学发光反应可能机理探讨 | 第46页 |
4.5 唾液CLA含量的连续测定 | 第46-50页 |
第五章 人体尿液中芦丁含量的连续测定 | 第50-56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5.3.1 体系的优化 | 第50页 |
5.3.2 芦丁的化学发光强度-时间曲线 | 第50-51页 |
5.3.3 芦丁的线性方程测定 | 第51页 |
5.3.4 干扰实验 | 第51-52页 |
5.3.5 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讨论 | 第52页 |
5.3.6 应用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