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图书馆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选题来源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1.4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研究现状第17-24页
        1.4.1 主要研究者与高被引文章分析第19-20页
        1.4.2 研究热点分析第20-24页
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分析第24-32页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概念:知识的公共性和图书馆的公共品性质第24-26页
        2.1.1 知识的公共性第24页
        2.1.2 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公共品性质第24-25页
        2.1.3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第25-26页
    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基本特征:普遍均等全覆盖第26-28页
        2.2.1 普遍均等概念的来源第26-27页
        2.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27-28页
    2.3 公共图书馆体系的要素分析:基层图书馆、区域图书馆网络和总分馆系统第28-30页
        2.3.1 总分馆制的提出与发展第28页
        2.3.2 基层图书馆、区域图书馆网络和总分馆系统第28-30页
    2.4 总分馆体系构建的需求分析第30-32页
        2.4.1 国家的需求第30页
        2.4.2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需求第30-31页
        2.4.3 公众的需求第31-32页
3 我国现有的总分馆的典型模式比较与分析第32-53页
    3.1 松散型的总分馆模式: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第32-36页
        3.1.1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第32-34页
        3.1.2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34-35页
        3.1.3 杭州图书馆一证通体系第35-36页
    3.2 集约型的总分馆模式: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第36-40页
        3.2.1 东莞集群图书馆体系第36-38页
        3.2.2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总分馆体系第38-39页
        3.2.3 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第39-40页
    3.3 统一型的总分馆模式: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第40-43页
        3.3.1 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体系第41-42页
        3.3.2 信阳市平桥区总分馆体系第42-43页
    3.4 多元型的总分馆模式:多层投入、合作管理第43-47页
        3.4.1 南京金陵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第44-45页
        3.4.2 深圳图书馆之城体系第45-47页
    3.5 四种总分馆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7-53页
        3.5.1 地区政策第49-50页
        3.5.2 管理主体第50-51页
        3.5.3 建设主体第51页
        3.5.4 建设机制第51-52页
        3.5.5 服务方式第52-53页
4 国外现有的总分馆的典型模式比较与分析第53-68页
    4.1 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第53-56页
        4.1.1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体系第53-55页
        4.1.2 纽约公共图书馆体系第55-56页
    4.2 英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第56-59页
        4.2.1 英国国立图书馆体系第56-58页
        4.2.2 伦敦公共图书馆体系第58-59页
    4.3 日本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第59-62页
        4.3.1 东京公共图书馆体系第60-61页
        4.3.2 横滨中央图书馆体系第61-62页
    4.4 三国总分馆体系的比较分析第62-68页
        4.4.1 地区政策第63-64页
        4.4.2 管理主体第64-65页
        4.4.3 建设主体第65-66页
        4.4.4 建设机制第66-67页
        4.4.5 服务方式第67-68页
5 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模式构建第68-76页
    5.1 要素分析第68-72页
        5.1.1 政府为管理主体第68-69页
        5.1.2 总馆为建设主体第69-70页
        5.1.3 资源共享为首要目标第70页
        5.1.4 服务对象定位分析第70-71页
        5.1.5 服务手段与服务方式第71-72页
    5.2 模式构建第72-76页
        5.2.1 宏观体系第72-74页
        5.2.2 微观体系第74-76页
6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第76-81页
    6.1 建立相关法律第76-77页
    6.2 完善管理制度第77-78页
    6.3 联合社会力量第78-79页
    6.4 提高技术能力第79-80页
    6.5 树立服务理念第80-81页
7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硕士研究生有效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
下一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