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地表水中Cu(Ⅱ)和Cr(Ⅵ)的污染与防治技术 | 第14-17页 |
1.1.1 Cu(Ⅱ)和Cr(Ⅵ)的污染现状及严重性 | 第14-15页 |
1.1.2 Cu(Ⅱ)和Cr(Ⅵ)的治理技术 | 第15-17页 |
1.2 纳米零价铁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 第17-19页 |
1.2.1 纳米零价铁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2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1.3 改性纳米零价铁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1 双金属法 | 第20页 |
1.3.2 无机材料负载法 | 第20-21页 |
1.3.3 有机材料包埋法 | 第21页 |
1.4 选题思路 | 第21-22页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不同负载型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表征技术 | 第25-29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 | 第25-26页 |
2.2 主要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2.1 无机矿物负载型纳米Fe0(无机矿物-nZVI) | 第26页 |
2.2.2 海藻酸钠/蒙脱石(钠基)联合负载型纳米Fe0(SA/Mt-nZVI) | 第26-27页 |
2.3 主要表征手段 | 第27-28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7页 |
2.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 | 第27页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28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无机矿物负载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u(Ⅱ)和Cr(Ⅵ)的去除对比 | 第29-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2.1 无机矿物与Fe~(2+)质量比对Cu(Ⅱ)、Cr(Ⅵ)去除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无机矿物-nZVI对Cu(Ⅱ)、Cr(Ⅵ)的去除效果 | 第32-34页 |
3.2.3 无机矿物-nZVI的稳定性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Na-蒙脱石-nZVI的表征及其对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37-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4.2.1 Mt-nZVI的表征分析 | 第38-40页 |
4.2.2 Mt、普通nZVI和Mt-nZVI对Cu(Ⅱ)、Cr(Ⅵ)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4.2.3 各因素对Mt-nZVI分别去除Cu(Ⅱ)和Cr(Ⅵ)效果的影响 | 第41-46页 |
4.2.4 动力学模型 | 第46-48页 |
4.2.5 等温吸附实验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海藻酸钠/Mt-nZVI小球对Cu(Ⅱ)和Cr(Ⅵ)的去除 | 第51-7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5.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1-5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5.1.3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2-71页 |
5.2.1 SA/Mt-nZVI小球表征分析 | 第52-55页 |
5.2.2 Mt-nZVI:SA对SA/Mt-nZVI小球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5.2.3 Mt-nZVI、SA/Mt-nZVI和SA小球对Cu(Ⅱ)和Cr(Ⅵ)的去除效果 | 第59-60页 |
5.2.4 各因素对SA/Mt-nZVI小球去除Cu(Ⅱ)和Cr(Ⅵ)的影响 | 第60-64页 |
5.2.5 动力学模型 | 第64-66页 |
5.2.6 等温吸附实验 | 第66-67页 |
5.2.7 反应机理探讨 | 第67-70页 |
5.2.8 SA/Mt-nZVI小球的重复利用情况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SA/Mt-nZVI小球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研究 | 第73-82页 |
6.1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73-76页 |
6.1.1 实验装置 | 第73-74页 |
6.1.2 实验设计 | 第74-75页 |
6.1.3 实验运行情况 | 第75页 |
6.1.4 实验材料 | 第75-76页 |
6.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76页 |
6.1.6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76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6.2.1 Mt-nZVI和SA/Mt-nZVI小球对人工湿地中Cu(Ⅱ)、Cr(Ⅵ)的去除 | 第76-77页 |
6.2.2 SA/Mt-nZVI小球投加量对Cu(Ⅱ)、Cr(Ⅵ)去除影响 | 第77-79页 |
6.2.3 不同SA/Mt-nZVI小球投加量下出水亚铁、总铁含量 | 第79页 |
6.2.4 SA/Mt-nZVI小球投加量对出水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79-80页 |
6.2.5 SA/Mt-nZVI小球在人工湿地中的持久性研究 | 第80-8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