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一.前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3 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4 研究的特色 | 第11页 |
二.古筝的历史文化及其源流 | 第11-13页 |
(一)古筝的历史及最早出现的时代 | 第11-12页 |
(二)古筝的主要流派 | 第12页 |
(三)时至今日古筝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四)传统筝曲与现代创作筝曲 | 第13页 |
三.《临安遗恨》的作者及选材 | 第13-16页 |
(一)何占豪与《临安遗恨》 | 第13-14页 |
(二) 《临安遗恨》的选材——《满江红》 | 第14-15页 |
(三)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研究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四.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演奏中的技法、音色、气吸及情感表现的统一 | 第16-41页 |
(一)作品结构浅析 | 第16-22页 |
(二)作品演奏中的基本技法分析 | 第22-28页 |
(三)作品演奏中气吸、技法、音色和情感的统一 | 第28-35页 |
(四)钢琴与古筝在演奏中的完美配合 | 第35-39页 |
1 引子部分伴奏的对比分析与处理 | 第36-37页 |
2 主体部分钢琴伴奏对比分析与处理 | 第37-39页 |
(五)作品的训练 | 第39-41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一)结论 | 第41页 |
(二)展望 | 第41-44页 |
1 民族性与可听性并重 | 第42-43页 |
2 传统与现代并存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