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各章概要 | 第13-17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各章内容安排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控制方法 | 第17-29页 |
2.1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PMLSM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2 坐标变换 | 第19-20页 |
2.2.3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PMLSM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3 矢量控制 | 第21-22页 |
2.4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技术 | 第22-26页 |
2.4.1 SVPWM的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2.4.2 SVPWM控制算法 | 第24-26页 |
2.5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整体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鲁棒与零相位误差控制策略的理论分析与仿真 | 第29-43页 |
3.1 Ziger-Nichlol法整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 第29-30页 |
3.2 鲁棒H_∞控制策略 | 第30-35页 |
3.2.1 PMLSM的状态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3.2.2 直线电机的H_∞控制算法 | 第31-35页 |
3.3 ZPETC的控制策略 | 第35-37页 |
3.4 不同控制策略的MATLAB仿真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43-61页 |
4.1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3-48页 |
4.1.1 硬件部分整体结构 | 第43页 |
4.1.2 DSP F2812在PMLSM控制中的应用 | 第43-45页 |
4.1.3 控制驱动板的设计 | 第45-48页 |
4.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59页 |
4.2.1 软件部分整体结构 | 第48-50页 |
4.2.2 主程序算法 | 第50-54页 |
4.2.3 中断程序 | 第54-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61-78页 |
5.1 实验平台和基本操作 | 第61-62页 |
5.2 基本实验波形的测量和分析 | 第62-69页 |
5.3 激光干涉仪测量直线电机位置误差实验 | 第69-74页 |
5.3.1 激光干涉仪原理 | 第69-71页 |
5.3.2 激光干涉仪测量位置精度的实验分析 | 第71-74页 |
5.4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推力实验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和成果清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