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论文

戴震的社会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文献述评第9-12页
        一、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述评第10-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一、社会秩序第13-14页
        二、社会运行第14页
        三、社会治理第14-16页
第二章 戴震的社会思想产生背景第16-22页
    第一节 社会背景第16-17页
        一、18世纪清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第16页
        二、18世纪徽州府概况第16-17页
    第二节 戴震社会思想的渊源第17-19页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第17-18页
        二、明中后期以来早期启蒙思想第18-19页
        三、明清实学思潮第19页
    第三节 戴震个人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第19-22页
        一、师从江永第19-20页
        二、入京避仇第20页
        三、扬州生活经历第20-22页
第三章 戴震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40页
    第一节“理即人情”——戴震的社会秩序思想第22-26页
        一、“理”与“情”第22-24页
        二、以“理”为社会行动准则的秩序观第24-26页
    第二节“生生为仁”——戴震的社会运行思想第26-30页
        一、人性论——社会运行的个体基础第26-28页
        二、“才”与人性论第28-29页
        三、“生生为仁”第29-30页
    第三节“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戴震的社会治理思想第30-40页
        一、以“理”为工具、以民情民欲为本位的社会治理模式第30-36页
        二、以开民智作为社会治理的手段第36-40页
第四章 戴震社会思想的现代价值第40-45页
    第一节 积极意义第40-44页
        一、“理”为工具对社会运行的意义第40-41页
        二、重视教育对社会治理的意义第41-43页
        三、对社会学研究者的启发第43-44页
    第二节 局限性第44-45页
总结第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有关的论文目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论视角下虚拟社会资本生产的研究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以长沙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