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接触与群体认同对竞争受害性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页 |
1.3 创新之处 | 第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2.1 竞争受害性 | 第8-12页 |
2.1.1 竞争受害性的简介 | 第8-9页 |
2.1.2 竞争受害性产生的原因 | 第9-10页 |
2.1.3 竞争受害性的心理功能 | 第10-12页 |
2.2 减少竞争受害性的途径 | 第12-16页 |
2.2.1 强调情感动机 | 第12页 |
2.2.2 共同身份认同 | 第12页 |
2.2.3 其他因素 | 第12-13页 |
2.2.4 想象接触 | 第13-14页 |
2.2.5 群体认同 | 第14-16页 |
第3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16-18页 |
第4章 汉族和藏族竞争受害性的存在 | 第18-21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4.1.1 被试 | 第18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18-19页 |
4.2 结果 | 第19页 |
4.2.1 民族差异对竞争受害性的影响 | 第19页 |
4.2.2 性别对竞争受害性的影响 | 第19页 |
4.3 讨论 | 第19-20页 |
4.4 结论 | 第20-21页 |
第5章 想象接触对竞争受害性的影响 | 第21-26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5.1.1 被试 | 第21页 |
5.1.2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5.1.3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5.1.4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5.2 结果 | 第23-24页 |
5.2.1 研究变量的操作效果检验 | 第23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5.3 讨论 | 第24-25页 |
5.4 结论 | 第25-26页 |
第6章 群体认同对竞争受害性的影响 | 第26-32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6.1.1 被试 | 第26页 |
6.1.2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6.1.3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6.1.4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6.2 结果 | 第28-31页 |
6.2.1 对上位群体的认同感的启动效应检验 | 第28页 |
6.2.2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8页 |
6.2.3 方差分析结果 | 第28-30页 |
6.2.4 外群体信任度 | 第30-31页 |
6.3 讨论 | 第31-32页 |
6.4 结论 | 第32页 |
第7章 总讨论 | 第32-35页 |
第8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附录 | 第44-53页 |
附录1 (实验一问卷) | 第44-45页 |
附录2 (实验二实验组问卷) | 第45-47页 |
附录3 (实验二控制组问卷) | 第47-48页 |
附录4 (实验三实验组问卷) | 第48-50页 |
附录5 (实验三控制组问卷)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