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窗户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9-12页 |
1.1.1 窗户国外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1.1.2 窗户国内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1.1.3 窗户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2 木塑复合窗简介 | 第12-14页 |
1.2.1 木塑复合材料 | 第12-13页 |
1.2.2 木塑窗发展情况 | 第13页 |
1.2.3 木塑窗角连接方式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木塑窗角码形成机理及有限元分析 | 第16-29页 |
2.1 角码形成机理 | 第16-17页 |
2.2 钢衬感应加热角码形成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安培环路定律 | 第17页 |
2.2.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第17页 |
2.2.3 高斯定律 | 第17-18页 |
2.2.4 高斯磁通定律 | 第18页 |
2.2.5 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组微分形式 | 第18-19页 |
2.3 钢衬感应加热角码形成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19-22页 |
2.3.1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19页 |
2.3.2 感应加热电磁场有限元解法 | 第19-21页 |
2.3.3 电磁场常见边界条件 | 第21页 |
2.3.4 电磁场在金属导体中的建立时间 | 第21-22页 |
2.4 钢衬感应加热角码形成温度场的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2.4.1 集肤效应与透入深度 | 第22页 |
2.4.2 圆环效应与邻近效应 | 第22-23页 |
2.4.3 透入式加热与传导式加热 | 第23页 |
2.4.4 钢衬感应加热角码形成的能量损失 | 第23-25页 |
2.5 钢衬感应加热角码形成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25-28页 |
2.5.1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5.2 感应加热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电磁感应磁—热耦合场的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 | 第29-38页 |
3.1 ANSYS电磁场和温度场分析简介 | 第29页 |
3.1.1 ANSYS电磁场分析简介 | 第29页 |
3.1.2 ANSYS温度场分析简介 | 第29页 |
3.2 ANSYS的磁-热耦合场的分析过程和方法 | 第29-31页 |
3.3 建立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 | 第31-36页 |
3.3.1 钢衬物理参数的选择 | 第31页 |
3.3.2 建立钢衬有限元模型 | 第31-34页 |
3.3.3 钢衬电磁场和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34-36页 |
3.4 钢衬感应加热的试验验证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木塑窗角熔焊-电磁感应复合连接试验 | 第38-51页 |
4.1 木塑窗角连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1.1 熔焊连接木塑窗角影响因素 | 第38页 |
4.1.2 电磁感应加热连接木塑窗角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1.3 木塑窗型材本体影响因素 | 第39页 |
4.2 木塑窗角熔焊-电磁感应复合连接试验原理及特点 | 第39-41页 |
4.2.1 熔焊-电磁感应加热复合连接技术原理 | 第39-40页 |
4.2.2 木塑窗角熔焊-电磁感应加热复合连接检测原理 | 第40页 |
4.2.3 熔焊-电磁感应加热复合连接技术特点 | 第40-41页 |
4.3 木塑窗角熔焊-电磁感应复合连接试验方案设计 | 第41-45页 |
4.3.1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4.3.2 试验流程 | 第41-42页 |
4.3.3 试验原料 | 第42-43页 |
4.3.4 试验设备简介 | 第43-44页 |
4.3.5 木塑窗角支撑架的设计 | 第44-45页 |
4.4 木塑窗角熔焊-电磁感应复合连接试验 | 第45-50页 |
4.4.1 木塑窗角熔焊连接试验 | 第45页 |
4.4.2 木塑窗角电磁感应加热试验 | 第45页 |
4.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4.4 试验方案优化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