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扶桑绵粉蚧应对抗性棉花品种的取食行为和分子机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7-35页
    1.1 扶桑绵粉蚧概述第17-27页
        1.1.1 扶桑绵粉蚧的分类、分布及危害第17页
        1.1.2 扶桑绵粉蚧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第17-18页
        1.1.3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范围及寄主适应性第18-26页
        1.1.4 扶桑绵粉蚧的防治现状第26-27页
    1.2 刺吸式口器昆虫EPG取食行为研究第27-30页
        1.2.1 常见的几种刺吸式口器昆虫的EPG波形第28-29页
        1.2.2 EPG技术在寄主植物抗性机制方面的应用第29页
        1.2.3 EPG技术在粉蚧中的应用现状第29-30页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昆虫中的应用第30-33页
        1.3.1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简介第30-31页
        1.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昆虫中的应用第31-33页
    1.4 昆虫体内解毒酶研究第33页
    1.5 立题依据第33-35页
2 扶桑绵粉蚧取食不同品种棉花的EPG研究第35-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2.1.1 供试材料第35页
        2.1.2 仪器设备第35页
        2.1.3 研究方法第35-3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6-48页
        2.2.1 扶桑绵粉蚧刺吸全过程的EPG波形第36-38页
        2.2.2 扶桑绵粉蚧刺吸不同棉花品种的波形分析第38页
        2.2.3 组合波的分析第38-48页
    2.3 讨论第48-50页
        2.3.1 刺吸的过程及其作用第48-49页
        2.3.2 刺吸波在组合中的作用第49页
        2.3.3 刺吸过程中的拮抗行为第49-50页
3 取食不同品种棉花的转录组测序研究第50-7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3.1.1 供试材料第50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50页
        3.1.3 试验方法第50-52页
        3.1.4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第52-53页
        3.1.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53-5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4-62页
        3.2.1 扶桑绵粉蚧RNA提取质量检测第54-55页
        3.2.2 转录组测序结果及生物学分析第55-62页
    3.3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有显著差异的基因进行验证第62-65页
    3.4 扶桑绵粉蚧解毒的GO机理及其基因第65-74页
        3.4.1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 450)第65-68页
        3.4.2 GO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对数分析第68-70页
        3.4.3 GO解毒机理推测第70-71页
        3.4.4 GO功能解毒机理及其基因第71-74页
    3.5 讨论第74-78页
        3.5.1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74-75页
        3.5.2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分析第75-76页
        3.5.3 EPG取食波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76页
        3.5.4 P450解毒功能及机理分析第76-78页
4 总结、创新点和展望第78-80页
    4.1 总结第78页
    4.2 创新点第78-79页
    4.3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附录一 氧化磷酸化代谢图第87-88页
附录二 WNT信号通路图第88-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塑料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基本性能研究
下一篇: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数值模拟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