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自动装配技术及其在模块化重组中的应用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7页
    1.2 CAD技术发展概况第17-18页
    1.3 自动装配技术发展概况第18-19页
    1.4 模块化重组技术发展概况第19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Pro/E的二次开发技术第21-30页
    2.1 Pro/E二次开发方式第21页
    2.2 Pro/TOOLKIT基本知识第21-23页
        2.2.1 Pro/TOOLKIT工作模式第21-22页
        2.2.2 Pro/TOOLKIT基本语法第22-23页
    2.3 创建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步骤第23-26页
    2.4 用户界面设计第26-29页
        2.4.1 Pro/E菜单定制第26-28页
        2.4.2 对话框设计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自动装配技术第30-55页
    3.1 自动装配技术概述第30页
    3.2 装配体模型树的表达第30-31页
    3.3 基于Pro/E二次开发实现自动装配的本质第31-32页
    3.4 模型树中元件位置的表示第32-35页
    3.5 模型树中元件位置的获取第35-40页
    3.6 模型树中元件基准特征的获取第40-42页
        3.6.1 目标元件句柄获取第40-41页
        3.6.2 匹配元件句柄获取第41页
        3.6.3 目标元件与匹配元件基准特征的获取第41-42页
    3.7 目标元件与匹配元件的约束施加第42-46页
    3.8 目标元件与匹配元件的约束及基准的释放第46页
        3.8.1 约束释放第46页
        3.8.2 基准释放第46页
    3.9 关于第一组件处理的说明第46-47页
    3.10 雷达汇流环自动装配实例第47-54页
        3.10.1 雷达汇流环装配的逻辑操作第47-48页
        3.10.2 自定义基准项第48-49页
        3.10.3 程序实施第49-54页
    3.11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基于知识重用的模块化重组方法第55-65页
    4.1 模块化重组技术概述第55页
    4.2 基于知识重用的模块化重组技术路线第55-56页
    4.3 模块化产品知识库的构建第56-59页
        4.3.1 接口定义第56-57页
        4.3.2 模块有向图定义第57页
        4.3.3 模块化产品知识组成及性质第57-59页
    4.4 模块匹配第59-61页
        4.4.1 模块匹配关系库第59页
        4.4.2 模块关系邻接矩阵第59-60页
        4.4.3 模块匹配搜索算法第60-61页
    4.5 接口约束向几何约束的转化第61-63页
        4.5.1 接口约束库第61-62页
        4.5.2 圆截法接口定位第62页
        4.5.3 约束转化算法第62-63页
    4.6 自动装配在模块化重组中的应用要点第63-64页
        4.6.1 应用思路第63页
        4.6.2 数据联系第63-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雷达汇流环自动装配模块化重组系统开发第65-78页
    5.1 雷达汇流环结构分析第65-66页
    5.2 系统开发方案第66-68页
    5.3 系统设计第68-77页
        5.3.1 接口定义第68-70页
        5.3.2 基于知识重用的模块化重组方法验证第70-72页
        5.3.3 汇流环环心构建第72-74页
        5.3.4 产品库管理第74-75页
        5.3.5 装配重用第75-76页
        5.3.6 系统开发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76-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79页
    6.1 全文总结第78页
    6.2 展望与不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元的网络学习资源聚合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云课堂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